失去的第一:香港競爭力遜於深圳 輸在哪裡?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張雅詩王欣)中國社科院日前公佈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香港綜合經濟競爭力13年來首次失落桂冠,被深圳超越,由榜首退居第二。各界普遍認為,欠缺創新科技人才、社會內耗持續等原因,均導致香港競爭力下降;然而香港仍有廉潔、良好法治和自由營商環境等優勢。有專家建議,香港應好好發揮其獨特之處,不必過分著重與內地其他城市比較。

《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於5月15日在北京發佈,當中提到香港的社會矛盾,包括去年發生的非法“佔中”、訪港內地旅客受到滋擾,以及教育、醫療等社會資源分配問題等,在某程度上削弱了香港的競爭力。特區立法會議員黃定光向本地媒體表示,目前香港出現內耗,沒有將時間投放在經濟發展上,很多議題都被政治化。他認為,特區政府需重新考慮香港的經濟道路,在金融、貿易及物流等支柱產業以外,發展更多其他產業,使經濟結構更穩固。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吳永嘉認為,深圳與香港在經濟競爭力上,可謂是此消彼長的關係。香港這些年花了很多時間在政治上爭論,尤其是基礎建設的實施一直拖延。

“基建是拉動社會發展十分重要的元素,有基建,不但可以促進就業和消費,也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他說,香港新界東北發展被擱置、港珠澳大橋建設被拖延、甚至連國家的高鐵都接不到軌,這直接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吳永嘉補充說,租金太高、人工成本高都是令香港競爭力下降的原因。全世界大多數貨幣對於美金都是貶值了的,相對來說,其經營成本降低了,而香港沒辦法與美元脫鉤,在一個強勁的貨幣匯率之下,競爭力一定會降低。

藍皮書也提及香港應進一步發展創新科技。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回應指,香港所缺乏的人才和科研,都是對競爭力十分重要的元素,加上香港原本的產業逐漸萎縮,只靠金融業這一“老本”支撐著,卻又忽略創新,他預計深圳的經濟總量會在5年內超越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則認為,不用太認真對待排名,香港本身的競爭力也是因為與內地不同,沒必要盲目追求與內地接軌,最重要是保持廉潔政府、法治,即使繼續以金融作為經濟發展主導也不是大問題,正如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金融業便是香港的優勢和特色。

吳永嘉認同說,香港在營商環境的自由度上,始終還是有一定的優勢,如果可以解決政治爭論,將目光多點投向經濟發展、民生發展等議題,相信香港始終都是一個適合營商的地方。他認為,內地一二線城市發展迅速,香港這個經濟體始終很小,人口只有700萬,而且不斷老化,“很難說香港永遠都要在國家競爭力中排第一”。

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每個報告都給予我們思考空間,也不要太在意個別報告的評價。但香港在各方面的確仍有提高競爭力的空間。他坦言,現時香港土地資源昂貴,不利於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香港應檢視人才培訓和鼓勵創意,政府也應思考如何在科技應用方面提升創業和新行業的興起。

署理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表示,不同機構一直有就香港競爭力進行評估,而香港在不同報告中一向排名不低,反映香港有良好的競爭力。這一報告反映香港的優勢與內地城市逐步收窄,他認為香港要自強不息,增強競爭力,特區政府也要有強化鞏固競爭力的措施。至於科研發展,則各地的創新科技開發目標都不一樣,大多數由市場決定,並由政府盡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