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黄岩火烙画传承人:“铁笔生花”展艺术之美

中国新闻网

text

严绍明在创作黄岩火烙画 范宇斌 摄

中新网台州4月3日电(记者 范宇斌)“‘铁笔生花’形容黄岩火烙画,再贴切不过了,这门民间艺术让我为之着迷,也愿其发扬光大。”浙江省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岩火烙画”代表性传承人严绍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记者踏访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的潮济古街。这条鹅卵石铺就的百米古街,历史上是黄岩西部水路重镇及商埠。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潮济古街商贸渐趋衰落,却也幸运地传承下一门老手艺——黄岩火烙画。

严绍明在创作黄岩火烙画《兰》 范宇斌 摄

在潮济古街上的一间老屋里,记者看到66岁的严绍明正手握铁笔在作画,他手下的椴木板被滚烫的铁笔烙得冒出青烟,没有声音,只有淡淡的木香焦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成为古街上一道别样风景。

屋内,满墙的火烙画作品,从仕女到牧童,从山水到花鸟,栩栩如生。走进细看,可以分辨出木板、毛竹甚至丝绸等不同的画板质地。

严绍明的火烙画工作室一角 范宇斌 摄

据严绍明介绍,黄岩火烙画始于清代,用特制的铁笔在扇骨、梳篦、木板、竹木制品家具等上面烙制成的工艺画,多为中国传统山水、人物、历史典故等内容。

“我从小爱画画,学生时代就接触到火烙画,此后又学过木雕、油漆、泥塑等,为我日后创作火烙画打下了基础。”严绍明说。

严绍明介绍他创作的黄岩火烙画 范宇斌 摄

2000年,严绍明决定全心全意投入火烙画的传承与创作。他说:“我很想做出更多被大家认可的好作品,能够传承下去。”

然而,制作火烙画并非易事。严绍明说:“刚开始尝试制作火烙画时,买来的很多铁笔都达不到创作要求。为此,我专门去订制了可调节温度、大小、形状的铁笔。”

对于火烙画而言,铁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期,火烙画只是“油灯烙”,用铁丝做烙笔,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仅能生产筷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此后,经过当地手艺人不断改良,型号各异的电烙笔逐渐被推广。

与许多传统非遗相似,技法匠心值得每位传承人细细摸索,再坚守。有了称心的工具,严绍明在木板上一次次地练习,通过控制下笔的轻重、判断木板的软硬等条件,不断调整铁笔温度、压力,从而创作出颜色深浅得当的火烙画。

严绍明在创作黄岩火烙画 范宇斌 摄

严绍明以拿手绝活画虾向记者示范,利落地下笔,没有一点犹豫,寥寥几笔,几只神态各异的虾跃然木板之上。

“别看画面里就这么几只,它们之间如何组合,如何让每一只虾都呈现不同的状态,这是非常难的。”严绍明透露,为了画出生动逼真的虾,他曾长时间仔细观察活虾的一举一动,现在终于能够不打草稿,随时下笔了。

火烙画传承之路,亦是一条创新之路。火烙画曾经一度因布局单一、呆板,手法纤弱而显气力不足,缺乏“火”的味道,而囿于成规。

20世纪80年代后,传承人梁思雅创新采用喷火制作大幅火烙画,形成了类似中国画的喷墨或渲染工艺手法,解决了火烙画传统工艺中线条与块面之间难以协调的现象。

传至严绍明,20余年来,他不断精湛技法,也不断拓展创作题材。从传统题材到家乡黄岩风光等,近期,他还计划创作中共百年华诞主题作品。

“铁笔生花”展示民间艺术之美背后,亦是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

作为黄岩火烙画为数不多的传承人,严绍明坦言:“因为热爱,所以传承。看似枯燥的烙刻过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华与人生哲理,愿有年轻人能投身火烙画艺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