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朝鮮人到底怎麼看抗美援朝?

亞太日報

text

文|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杜白羽

近日,抗美援朝題材電影《我的戰爭》在全國上映,電影講的是抗美援朝四大戰役期間,中國有這樣一支英武勇猛的志願軍,他們為了保衛國家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並肩作戰的日子裡一起經歷生死,建立了深厚革命情感的故事。

電影《我的戰爭》海報。資料圖片

這部電影的上映再次引起中國觀眾對那段歷史的關注。那麼,如今的朝鮮人是如何看待抗美援朝的呢?

朝鮮教科書裡的“抗美援朝”

The Korean War,中文翻譯為“朝鮮戰爭”,韓國人翻譯為“韓戰”。至今朝鮮人都把韓國視為“南朝鮮傀儡政權”,而韓美也以“北韓”稱呼朝鮮。朝韓雙方都想以自己為主導,統一對方。

這場戰爭,參戰方有著不同的集體記憶。於美國人,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以至於戰後美國人極少提起這場“被遺忘的戰爭”。

於中國人,這場戰爭意味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隨著歷史檔案解密,戰爭的細節在不斷豐富,但不能否認的是,抗美援朝志願軍的英勇奮戰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流血犧牲換來了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和平的外部環境。

而於朝鮮人,把每年的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署日定為“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日”。

關於朝鮮戰爭歷史的書很多,各國教科書也版本不一。需要澄清的是,坊間流傳著朝鮮教科書裡,“通篇未提到中國和抗美援朝”的說法,並不符合事實。

筆者在朝鮮工作期間,曾向多名朝鮮人求證過,歷史課本裡是否提到“抗美援朝”,回答都是肯定的,“當然有了。不然朝鮮人怎麼都知道中朝友誼,抗美援朝呢。”

筆者在朝鮮期間,試圖找過朝鮮的中學課本,但沒能如願。後拜託一位在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留學多年的中國留學生尋找課本,她的回饋是:“從來沒有見過同宿舍朝鮮學生的課本。”難道他們不在宿舍學習嗎?“課本是個很敏感的事,之前有國內來的訪問學者想看他們的幼稚園課本,也不行呢。”

教科書有什麼敏感的?但朝鮮人就是這樣固執,很多時候難以理解。他們依然生活在自己的一套思維方式裡,對外國人充滿警惕和戒備。

朝鮮人緬懷志願軍和毛岸英

筆者在朝鮮常駐時,曾去檜倉志願軍烈士陵園採訪。當時,一批志願軍老戰士60年後重回曾經戰鬥過的地方,觸景生情到難以自己。志願軍老戰士曹家麟說:“在朝鮮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朝鮮人民沒有忘記我們。”

2012年10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改建竣工儀式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舉行。圖:東方IC

201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署60周年,朝鮮舉行閱兵大慶。金正恩和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一道登上觀禮台,共同觀看閱兵式。金日成廣場上,朝鮮民眾舉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中文標語,口號震天響。

2013年7月27日,金正恩和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共同觀看為紀念《朝鮮停戰協定》簽署60周年,在朝鮮舉行的閱兵大慶。圖:新華社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2013年10月24日,檜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改建竣工。烈士陵園位於平壤以東約100公里平安南道檜倉郡一個150米高的山腰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曾在此駐紮。

烈士陵園建于1957年,占地約9萬平方米,通過塑像、碑文、浮雕、繪畫等藝術形式展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形象,是朝鮮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志願軍烈士陵園,共有134名志願軍烈士長眠于此。

2013年7月27日,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館擴建後開館,專設中國人民志願軍展廳,記錄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軍民並肩作戰,歷盡艱辛,贏得勝利的光輝歷史。

謠傳朝鮮人淡化甚至不提志願軍功績的,來紀念館看看,就會發現,朝鮮人是記得和緬懷的。

“鳳凰涅盤,人天共仰,為國捨命,日月同光”,這首歌頌毛岸英的中文歌,在朝鮮家喻戶曉,朝鮮人對這首歌的旋律,或許比我們還熟悉。

作者簡介:

杜白羽,新華社(國際)地區報導中心記者、編輯。前新華社平壤分社記者,著有《我的平壤故事》、《朝鮮印象》。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方中心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