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钓鱼岛冲突?美国如何在中日间“坐收渔利”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郁志荣

今年3月下旬,约20名日本和美国政府前高级官员及日本自卫队前成员参加了一场关于钓鱼岛的假想战争演习。参与人员被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代表“日本”、“美国”和“中国”,以评估各方可能采取哪些措施。参与者设想并检验了两个主要场景。

媒体报道称,演习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的设施内进行,由笹川和平财团的研究员、美国前海军陆战队官员肯德尔指导,“中国队”由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亚洲事务主任韦德宁等美国人扮演。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亚洲事务主任韦德宁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啥热心提供设施?看看他们的产品就知道了

第一个场景的“开场”为:20名日本右翼团体人员登上钓鱼岛,并在网上宣称他们为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实际控制。对此,日本海上保安厅派出100名警力登上钓鱼岛。

第二个场景的“开场”为:6艘中国海警船和20多艘渔船进入钓鱼岛海域,一艘日本海警船与中国船只相撞,数名中国船员落水。

关于这次模拟的结果,读者可参见本文后的详细介绍。

这里先说说,美国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次演习?

看了这则报道给人的印象,首先是日美退休高官“闲来无事”,惹是生非。其次是钓鱼岛战场情景设想完全无的放矢,纯属哗众取宠。第三,演练结果非但无助于政府和军队的战略思考和决策,反而有误导嫌疑。甚至日美参演人员之间也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意见分歧,日方埋怨美方“帮助不力”,从而闹出了“不必要”的矛盾。

据报道,参演的20多名成员是美国政府前高级官员及日本自卫队前成员。他们自以为对钓鱼岛争端了如指掌,试图凭着自己的想象对如何处置中日钓鱼岛之争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但其实,从其设想的两个战场情景看,便知他们是假装“外行做游戏”,做得越认真越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明眼人一看便知,此次策划所谓钓鱼岛战事演练的导演者或参演者根本不了解(或故意不了解)钓鱼岛争端真实的来龙去脉,也不知道中日高层对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实施危机管控有所共识,并在设法采取措施,进行实质性的有效管控。

巧合?美国总会“适时”出面“劝架”

众所周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是中国的无可争辩的固有领土。《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盟军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77号》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日本施政范围包括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等范围。

1971年6月日美签订的所谓《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属于美国“私相授受”,严重违反国际法,本身就是无效的。这也是美国在40多年前防止和阻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一项措施。这在中日之间打了一个“楔子”,成为引发中日争端的一根导火索。

显然,美国是挑起中日领土争端的元凶之一,至今美国依然插手并左右着中日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一旦中日岛争有所降温,两国紧张关系有所缓和,美国一些人就想方设法煽风点火,一定要把中日之间闹得鸡犬不宁才肯罢休。但是,如果中日关系因岛争陷入高度紧张,甚至到了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时,它又来充当“和事老”,不失时机来地前来“灭火”。2010年9月,发生的钓鱼岛附近海域的中日“9.7”渔船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时,日方非法抓扣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中方福建渔船“闽晋渔5179”号,并企图将中方渔船船长以违反《渔业法》为由逮捕并判刑。正当中日为此事闹得不可开交之时,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克林顿·希拉里插了一脚,9月24日她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的菅直人和外相的前原诚司时,直接下令释放“闽晋渔5179”号渔船船长,还声称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以此对中日双方争吵“各打五十大板”,以表示美国“妥善”应对中日渔船事件。

无独有偶,2012年9月,由于时任日本首相的野田政府上演的钓鱼岛国有化购岛闹剧,中日之间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岛屿主权斗争,中日关系陡然紧张,一下跌到了低谷。美国实在“看不过去”了,先后派出防长帕内塔、国务卿希拉里来“劝架”,并爱出两艘航母前往西太平洋,试图显示自己“摆平”中日岛争风波的作用。

中日关系缓和,美国再给日本“喂药”

此次日美高官同室进行钓鱼岛战事演练,不排除美方是在给日方“喂药”,时常对其敲响警钟,要日方不要对钓鱼岛问题“放松警惕”。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方面,告诫日本不要忘了购买美国生产的F35战机和MV-22“鱼鹰”等先进武器,以应对中国夺岛之用。另一方面,强调美国依然是日本盟友和强大“后盾”,听从美国指挥没有错。

美国人卖给日本的“鱼鹰”单价约1亿美元,几乎是美军自用款价格的两倍。

从此次演练的地点、流程、内容以及其他细节来看,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美国方面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实施的,是挑拨中日关系的又一个小动作、防范中日关系转暖的一项措施。

因此,钓鱼岛战事演练内容的不切实际也就不足为奇了,演练结果有无实际参考价值也并不重要,日方是否能接受演练成果更是无所谓。

说到底,美国的主要目的依然是企图利用钓鱼岛争端制造所谓“适度紧张”,掌控中日关系,掌握调节中日两国关系氛围的“主动权”。这就是美国经常挂在嘴上唠叨的所谓“巧实力”,或者说“以法治人”的惯用伎俩,说白了就是在挑拨离间。

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有一个惯用原则:在三角关系中(类似于中美日、中美俄等关系),美国与另外两个国家的关系,一定要好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在三角关系中获得最大空间、最多灵活性,甚至坐收“渔翁之利”。

而在日本国内,也有一些人试图借助美国的力量,在中日关系的紧张之中获取最大利益。正因为如此,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仅要防止美国的背后怂恿,也要防止日本有些人的“铤而走险”。

对于日本的军工企业而言,外部紧张局势无疑使一棵摇钱树

事实上,针对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防冲突,防激化,防升级是中日两国政府的既定方针。自2012年5月起,中日举行高级别海洋事务磋商,至今已经达9次之多,每次都要提及钓鱼岛海域高度敏感区的危机管控事宜。

2014年11月7日,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其中第三点着重强调双方对钓鱼岛海域的危机管控,避免发生不测事态。中日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这向外界传递出两国恢复交流的积极信号。这并非是一步虚棋,而是实招。

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都应认识到,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做文章,有其背后的深层战略考量,对此,中日两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作者郁志荣,中国太平洋学会副秘书长,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曾任中国海监东海总队副总队长兼维权执法处长,中国海洋维权实践与研究者。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