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邹骥 卫梵斯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1月8日抵京开展首次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希望美国能“重返《巴黎协定》的大家庭”,并呼吁中美在清洁能源方面继续开展合作。
这番话让我们想起奥巴马执政期间,中美在气候及清洁能源方面高级别且成功的合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气候变化称为双边关系的“支柱”,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气候变化的领导人联合声明,拓展了中美对能源与环境事务的参与。同时,中美领导层也被视为是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协定》的促进者。
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改变了原有的路线。他不仅宣布打算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还收紧并重列了中美关系里的优先议题。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改变?中美关系在未来几年中的走向如何?
气候议题不再排在优先地位
气候变化几乎是奥巴马执政期间每次中美高级别对话的核心议题,首脑峰会以及“战略与经济对话”等内阁级会议都有涉及。
然而,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却不可能将气候变化作为中美高层对话的优先议题。特朗普的人员任命、行动与各种言论表明,他不会将气候变化视为是一种威胁、或是外交等任何背景下的优先议题。
与此同时,美国缩小了与中国合作的广度,选择通过较小规模的对话商议贸易和朝鲜半岛等少数几个高优先级议题,这也进一步减少了气候变化作为高层对话议题的可能性。
而中国也不太可能在此时的中美高层对话中提出气候变化这个议题,因为中国高层官员可能更加关注的是如何稳定双边关系。
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仍在持续
尽管气候变化议题在中美整体关系中的重要性降低,我们仍然有理由保持乐观。
首先,围绕气候与清洁能源的工作层面的合作仍在继续。中美正在合力推进有关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诸多项目,其中包括技术和政策交流、研讨会、试点和联合研究等等。虽然气候变化并未在中美高层对话议程之上,但是多数项目都有数年的工作计划并将贯穿特朗普执政期。
例如,第八届中美能效论坛上月在美国丹佛举办。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的五个工作组仍然定期召开研讨会和技术对话。在乔治·沃克·布什政府期间启动的生态伙伴关系计划今年收到了更多新的提议,并于上月宣布结成三大全新的伙伴关系。
甚至连美国环保署也选择继续与中国合作,其中包括2017年5月在天津与中国共同召开了中美绿色港口与船舶研讨会。
由于缺乏高层关注,有一些最新启动的中美计划业已夭折。今年夏天,波士顿市长马蒂沃尔什(Marty Walsh)取消了原已计划好的中美气候变化和城市会议,原因是联邦政府支持不足。他随后又宣布这是一次国际会议,而非双边会议。
不过这些取消的情况只是个案。很多例子都可表明,中美双方多年来不断推动政策和技术解决方案的发展,既有助于两国利益,也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双方之间的信任和合作的意愿仍在继续。
其次,美国非联邦机构参与者仍然致力于气候事务,其中包括与中国的合作。虽然美国联邦政府不再带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的城市、各州、企业、慈善机构以及民间社会团体却在加大这方面的努力。
“我们仍在坚守”( We Are Still In)、“美国气候联盟”、“气候市长”(Climate Mayors)和其它诸多计划向中国和全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即美国仍然有很多人正致力于拥有宏伟目标的气候行动之中,而“美国的承诺”(America’s Pledge)正在寻求如何量化并传播这些承诺。
加利福尼亚在推动中美气候合作方面表现得尤其积极;该州已就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与中国达成数十项合作协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于去年夏天会见了加州州长杰里·布朗(Jerry Brown)并与之讨论了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和行动。
最后,中国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仍然致力于气候方面的行动。当美国领导层在气候变化议题方面出现分歧时,中国方面不断重申将坚定履行《巴黎协定》下做出的气候承诺,并将继续推进国内脱碳化的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目前拥有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也有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为了推动市场的发展,中国最近颁布了全球首项全国性的零排放车辆政策,并开始研究如何禁售汽油车和柴油车。今年晚些时候,中国计划启动全球最大的全国碳排放交易机制。虽然美国联邦政府放弃了气候政策,我们却未看到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任何的松懈之举。
我们的期望
我们预期中美在工作层面的气候和清洁能源合作能继续推进,不过,与“气候”相比,“能源”将得到更多的关注。
特朗普政府努力推进化石燃料的发展,同时闭口不谈“气候变化”。相应的,与明确的气候相关项目相比,当前有关化石燃料的中美合作(比如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先进煤技术联盟和中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论坛)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源。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期望现有的项目能够得到持续的推进,即使不得已低调进行。
我们可能会在一些能源领域(比如液化天然气、风电、核电和碳捕获)看到中美合作的拓展,这种拓展也可能出现在能源相关的经济对话方面。
液化天然气贸易被纳入“中美全面经济对话100天行动计划”之中,是特朗普政府在中美对话中提到的唯一能源议题,也具备有挖掘更多双边合作的可能。
除了平衡整体双边贸易之外,美国对中国出口液化天然气也有助于中国迅速从散煤依赖转向天然气应用模式,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并过渡到低碳的未来。
鉴于美国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在爱荷华州担任州长期间成功的风电政绩,中美在风电方面也有拓展合作的可能。
美国能源部部长里克·佩里(Rick Perry)今年6月来京期间,预计双方在核能和碳捕获方面也有合作的机会。
从更广义上说,就清洁能源转型以及能源贸易的经济影响而言,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发现更多的机会与中国拓展对话。
在奥巴马执政期间,有关气候和清洁能源的合作和对话极富价值,这不仅因为具体的工作内容,更是因为这些合作和对话传递了积极的信息,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国家正在开展建设性的合作,同时,它们也成为中美整体关系的亮点。
随着中美双边关系新阶段走向成熟,我们也看到一些信号表明特朗普政府同样承认这些积极努力的外交价值。例如,在2017年8月举办的中美社会与人文对话中,“环境”(包括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也作为合作成果而被提及。
无论联邦政府层面发生了何种变化,美国非联邦机构参与者的国际行动仍将不断拓展并推进。地方政府、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民间社团、慈善机构和其它非联邦参与者在创造、扩大低碳投资、贸易和研发的新增长引擎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州将继续发挥其在国际社会的的领导作用,2018年9月,杰里·布朗(Jerry Brown)州长将举办气候行动峰会,届时我们期待中国方面的积极参与。
我们也希望其它各州——比如在与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合作方面有较长历史的华盛顿州——能通过其与中国的合作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作为政府和政府隶属机构前任高级工作人员,我们相信,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具有极大的价值,也是势在必行。
在中美双边关系这个全新领域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乐观的因素,认为中美在气候和清洁能源方面的合作势头仍将强劲。
作者邹骥,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总裁,曾任国家发改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卫梵斯(Vance Wagner),能源基金会中国战略合作总监, 曾任美国国务院气候变化特使办公室中国事务高级顾问。
(来源:能源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