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目前确有国人已被美来势汹汹的架势唬住!

亚太日报

text

中美贸易战拉开帷幕之后,一度剑拔弩张、朝着“史诗级大战”发展的氛围,似乎又呈现出某种意料之外的缓和。如何看待这些已经发生的变化,如何认识和理解未来还会出现的诸多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简而言之,中美贸易战是一场复合型持久战。此次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所引发的关注和风波,在长时段看,只是这场持久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以所谓中国对美贸易经常项目赤字为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先后以人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汇率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为理由,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与变革。结果是随着这些调整与变革,中国不仅成长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体,而且美对华贸易赤字在经常项目下也持续扩大,达到了数千亿美元的规模。

说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持久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贸易摩擦伴随中国参与全球经济体系的全过程,伴随中国实力成长的各个阶段,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

第二,导致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是制定游戏规则的霸权国家美国无法认可体系中的力量对比呈现出对自己不利的变化,于是尝试以某种虚伪而纠结的方式,来修正挑战者的追赶速度。除非主动发起贸易摩擦的优势方修正自己的行为,否则这种有明确指向性的摩擦或者说贸易战必然长期存在。

第三,中美贸易战是冷战后国际体系稳健变化进程中最具指标意义的部分之一。军事技术发展、全球化、全球产业链等新的结构,决定了冷战后国际体系的演进是复杂、多变、渐进、且具有局部可逆性的。中美贸易战作为这个体系变化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将伴随体系变化始终,具有长期性。

相比此前各个阶段,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新阶段具有鲜明的特性,即呈现为在线上和线下两个场域同时进行的复合型贸易战。无论是特朗普大张旗鼓地签署措辞夸张的备忘录,还是后来全球媒体的各种操作,又或者是美国财政部长突如其来的放话,都是试图将战场拓展到全球舆论空间,借助媒体以及美国政府在公共外交乃至“颜色革命”领域的战略优势,最大限度地影响中国民众甚至精英的情绪、认知和心理,进而希望在谈判中获取更加有力的筹码。在这方面,就目前已经表露出的动向看,确实有中方受众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情况下被美国来势汹汹的架势唬住。这无疑为这场持久战增加了新的变数。

但是,正如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发展历程所揭示的那样,中国顶着各个阶段美国实施贸易战的压力成长起来,时间乃至历史都站在中国一边。今天中美两国的实力对比,已经决定了美国不可能获得单方面塑造游戏规则和进程的全部空间,不可能让中国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跳舞。中国需要做的,是在这场持久战逐渐进入相持阶段的过程中,更加勇敢、坚定地使用各种力量和资源,捍卫自身利益,提升复合型战略博弈的综合能力,进而在压力下,迈出更加扎实的步伐。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