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記者黃歆 牛琪 張晶】世界銀行最新的營商環境報告顯示,香港在全球排名由去年的第3位跌至今年的第5位,其中數個細項的評分急跌。此間觀察人士認為,在內部政治爭拗與外圍經濟放緩的雙重壓力下,香港營商環境的急跌並不意外,需加緊研究對策。
這份報告顯示,香港在跨境貿易方面的排名,由第2位大幅跌至47位;在建築批則程序方面的排名由全球首位跌至第7位;在履行合約及解決破產兩方面的排位亦下降。在多個範疇中,香港在註冊資產方面得分最低,只有不足70分。
有分析指出,效率與營商環境密不可分,香港排名下跌,恰恰反映了由於一些人“拉布”致使特區政府施政效率低下。可以看到,過去以高效率著稱的香港,如今做任何事情都是拖拖拉拉,尤其基建工程更是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強調,不能小看政治層面對香港營商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他表示,現時外圍經濟不好,內地經濟增長放緩,香港內耗多,商界特別是中小企對此十分憂慮。“表面上沒有影響,但實質的影響很大。政治不協調,推不到政策出來,什么都反、什么都拉布、什么都不撥款,你說有無影響?”他說。
但世界銀行表示,過去一年的政治事件沒有影響香港的營商環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雖也認同政治爭議對香港營商影響不大的說法,但也指出並非爭議無損香港,而是香港的優良管理優勢以及原有的法治精神,能夠克服爭議的負面衝擊。
另外,李秀恒擔心香港不解決勞工以及政治內耗等問題,會與新加坡等對手的差距會越拉越遠。他說:“勞工問題是很大的經濟問題,不夠工人開工,成本貴,不利整體發展。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基建交通工程被拖慢。”他建議特區政府重新檢討輸入外勞問題,以改善香港競爭力。
香港資深政治評論員周八駿表示,香港營商環境的惡化主要是由於“佔中”及政治爭拗。相比之下,新加坡政治和社會穩定是其蟬聯第一的優勢,香港必須加以反思。
將排名榜首的新加坡與香港作比較,可以發現香港在包括申請建築許可、取得供電、登記財產、跨境貿易、合約執行及解決破產等6項指標的排名,均落後於新加坡。其中,香港在“登記財產”方面的排名明顯較低,僅排名第59,而新加坡排名第17。
有分析稱“登記財產”分項的分數較低,顯示香港的土地管理制度有缺陷。但李秀恒認為,特區政府在這方面其實做得相當不錯,“產權清晰,政府有問責”,加上民間有很強的“投訴文化”,懂得盡力爭取自身權益,所以他不覺得有太大隱憂。但他也指出,政府有時過於審慎小心,“應該做應該批的(項目)拖得太久”,希望將來有所改善。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香港營商環境排名下跌的壓力還來自於外圍經濟,主要是美國加息的陰霾未散,內地和歐洲的經濟也都不盡人意,香港受制於“聯繫匯率”制度,港元匯價高企,進一步削弱了競爭力;同時,旅遊業近期的疲弱也帶來負面影響。
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劉展灝認為,香港在“跨境貿易”分項的得分較低,相信部分原因是內地經濟和香港經濟均放緩,出口和轉口貿易都受到影響,加上香港勞動力不足導致效率變低,也影響營商環境。他還指出,香港與內地經貿關係十分重要,但近年來一些人士發動的一些事件,令人產生香港人不友善的感覺。他希望業界和政府對不足之處多加檢討,爭取早日改善。
周八駿認為,香港應該抓住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機遇,通過與大珠三角的合作來謀求發展。他說,香港的內地資金和資本正處在世代交替的階段,無論英資、美資還是日資,都正在鞏固和提升他們在香港的市場份額。這對香港來說也是發展機遇。
營商環境排名下跌只是香港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其中之一。早前世界經濟論壇公佈的全球競爭力排行榜,雖然香港整體排名維持全球第7位,但創新方面只能排27位,有評論指出這印證了中國社科院對香港“守成有餘,創新不足”的批評,正是香港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
不過,數字同時顯示,海外及內地駐港公司總部及當地辦事處的數目均創新高。香港教育學院院長張仁良認為,從這個角度看,香港營商環境還是有很強競爭力的。香港法制健全、金融體制運作暢順,還有緊密的國際聯繫,這些都對外國投資者和內地希望走出去的企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世界銀行的這份報告也顯示,香港今年繼續在“保障小股東投資者”指標中領先,與新加坡並列全球首位;同時,開辦企業指標的排名亦升至第4,較去年上升4位;而在獲取信貸亦躍升5位至排名第19。
張仁良說,香港要抓住內地經濟發展機遇,把握好“一帶一路”和“十三五”規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做好更全面盡職的“中間人”角色,帶動金融、法律、財務等各行各業的發展,努力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