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围绕南极洲水域的磷虾捕捞,存在一种周期性出现的夸张言论,往往耸人听闻地将一种未来威胁归咎于中国。然而,磷虾没有遭到过度捕捞的危险。目前,中国的磷虾捕捞只占根据现有国际协议制定的捕捞限额的很小一部分。
据澳大利亚《解读者》杂志1月9日报道,在南极洲水域中,南极磷虾的总量估计为大约3.79亿吨。捕捞限额是根据《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CCAMLR)来设置的。去年,捕捞限额为370.5万吨,约为南极磷虾总量的1%。2014年中国的捕捞数量——这是最新记录——为54303吨。这相当于捕捞限额的1.4%或该捕捞业的0.00014%。这种捕捞规模本不会吸引任何注意。因此,需要正确看待杞人忧天者有关中国计划增加磷虾捕捞的报道。
报道称,一个较好的例子是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美国和新西兰率先提出建立这样一个保护区。最近,在CCAMLR之下,这个海上保护区已经成立。西方媒体一直鼓吹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的设立是针对中国磷虾捕捞的一场环保胜利。然而,现实没那么夸张。这个海洋保护区对于南冰洋磷虾捕捞业的未来意义不大,对于未来设立东南极海洋保护区的可能性也没有多少意义。
报道表示,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被称为世界最大海上保护区。乍一看,这个保护区似乎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司法手段。然而实际上,它的作用同目前的CCAMLR发挥的作用差不多。在该保护区设立之前,自1999年以来,罗斯海地区就没有多少磷虾捕捞活动。这全亏了CCAMLR提供的有效管理。所有商业性磷虾捕捞都发生在南极洲的另一边、威德尔海和拉扎列夫海周边。
报道称,然而,不合理的担忧依然存在。常常有人说,中国计划将它的南极磷虾捕捞增加到每季200万吨。且不说中国并没有将磷虾的捕捞增加到200万吨,即使真的设法捕捞了200万吨磷虾,这依然处于CCAMLR的捕捞限额内。
报道称,在磷虾问题上,中国正在按照规则行事。挪威依然是最大的磷虾捕捞国,而中国也完全有权获得全球共有的蛋白质、营养食品和遗传资源。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