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國海監船舶編隊抵達釣魚島海域開展維權巡航執法。新華社發。
對於不斷發酵的中日釣魚島爭端,香港及外國媒體持續給予關注,並紛紛對此進行重點報道。
於中國內地亦有發行的香港《文匯報》10月22日在其社評《日本須承認主權爭議》中說,釣魚島問題也許未必會短期內徹底解決,但日本不能因其“饑甚而推翻中日原有諒解和共識,甚至斷然否認兩國在此問題上存在爭議,否則就等於關死了雙方談判解決這一問題的大門。事實上,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包括美國在內,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日在釣魚島主權歸屬上存在爭議。就連日本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質疑日本政府一味否認爭議的不明智做法。
該社評還說,日本政府若不想與曆史大潮對抗,若真想緩和中日關係,就必須首先承認中日存在釣魚島主權爭議,承認釣魚島海域新的現實,並在與中方對話中顯示足夠誠意,與中方達成新的共識。
美國《紐約時報》在題為《釣魚島爭議應適用的法律原則》的署名文章中說,法治的一項基本原則是,合法權利不能源於非法行為。在釣魚島爭議問題上,必須要考慮這一原則。
文章說,日本不應忘記過去接受的國際條約。1943年,美英中發表了《開羅宣言》,宣言闡明“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兩年之後,於1945年發表的《波茨坦公告》申明:“《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日本在1945年簽署了投降書,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各條款。
韓國《朝鮮日報》在10月19日的社評中稱,在中日圍繞釣魚島主權的糾紛中,日本始終處於守勢,日本政府的態度較一個月前已有明顯軟化。評論說,有說法認為,日本政府被國內經濟上不景氣、政治上右翼分子活躍,以及與韓國圍繞獨島(日本方面稱竹島)發生的爭端逼到了墻角,由此在釣魚島問題上推出了“國有化這一強硬措施。不過結果是日本政府在外交上犯下了重大錯誤。中方船只頻繁地出現在釣魚島海域,日方對釣魚島海域的所謂有效管理,較之“國有化之前,反而更加弱化了。
英國《衛報》10月22日在其評論中說,釣魚島爭端陰影正籠罩日本經濟。評論中提到,中日釣魚島爭端導致日本出口銳減,中國和日本密切的經濟關係受到釣魚島主權爭端的影響。日本經濟連月出現赤字,如果這個趨勢得不到扭轉,日本可能面臨三十年來唯一一次連續兩年的貿易赤字。在世界經濟增長緩慢時期,主要依賴出口的日本經濟將面臨特別困難的局面。
背景資料:
9月11日,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及其附屬的北小島和南小島“收歸國有。日本政府的“購島行為引發中日兩國關係急劇緊張。此間,中國海監船頻繁出入釣魚島附近海域的毗連區,進一步顯示中國海監船在釣魚島海域的活動開始常態化。日本副首相岡田克10月21日表示,在尖閣諸島(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問題上,(日中兩國間)確實存在爭議,應該通過對話平息當前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