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參考消息報道,有外媒稱,“未富先老的中國正品嘗苦果。當經濟面臨“三期疊加的下行壓力時,2015-2035年中國的老齡化也進入急速發展階段,而制度及資金等儲備不足卻讓中國面臨“老了誰養的挑戰。
據路透社2月26日報道,26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及其影響的會議上,專家們指出,要高度重視老齡化持續發展對中國經濟下行帶來的負面衝擊,因其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的戰略問題,必須上升到國家的戰略高度來應對。
“中國由成年型走向老齡化社會只用了17年時間,2015-2035年這20年是中國老齡化社會急速發展階段,老年人口比重由去年2.12億增加到4.18億,年均增長一千萬,老年人口比重從15.5%提高到28.7%。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稱,這跟上世紀兩次人口出生高峰聯
系在一起。
這也意味著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勞動年齡人口中位數將快速上升,到2030年45歲以下的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四分之一,勞動力整體老化。
“前年各級財政用於養老保險補助資金已經達到2800億元人民幣,其中90%以上是中央財政拿錢,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稱,“根據我們的測算,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未來我們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高峰的時候,我們的基本養老保險的資金缺口非常大。
2014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總量大、速度快、不平衡、基礎弱的人口老齡化加劇現狀,對正面臨“三期疊加(經濟處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壓力仍大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中國民政部等10部委近日聯合發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機構養老服務,支持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等模式建設或發展養老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養老機構,鼓勵養老機構跨區聯合、資源共用,發展異地互動養老,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養老機構。
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副巡視員郝福慶指出,必須高度重視老齡化持續發展對中國經濟下行帶來的負面衝擊。老齡化直接導致勞動力供給的減少,潛在經濟增長率面臨下行的壓力。特別是人口紅利形成的勞動力成本低這一比較優勢下降乃至消失,將明顯影響中國製造業出口利潤。
2012年中國迎來勞動力供給減少的一個拐點,15-59歲人口第一次出現絕對值的減少,減少345萬。按照目前的趨勢預測,2010年到2050年,勞動年齡人口將由9.4億縮減到7.1億。
他並分析稱,人口老化導致的居民儲蓄率的變化,最終會導致全社會儲蓄率下降,並影響社會資本的形成,政府財政面臨收入減緩,和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支出增加的雙重擠壓,將嚴重制約政府直接投資和間接引導投資的能力。
此外,老年人口增加將使政府保基本的壓力很大,公共財政在基本養老金、退休金、保險費補貼和醫療方面的支出增加。
據測算,2015年到2050年期間,全社會用於養老、醫療、照料、福利與設施方面的費用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可能會接近歐洲國家的平均水準。
針對困境,專家們也給出諸多政策建議,包括適當提高法定退休年齡,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制度,逐步提高個人帳戶養老金在整個居民養老金中的比重,防止過度依賴財政。同時加緊建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機制,實行市場化、多元化的投資運營,包括定向發行特種國債或者政策性銀行債權方式,實現穩定的投資和保值增值,加強基金方面的監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