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丝绸文明的始源国。传说,最早发明养蚕缫丝技术的人是大约五千年前的黄帝元妃嫘祖。但熟悉四川历史的读者恐怕会有疑问,四川最早开始养蚕的人不是蚕丛吗?蚕丛,是古蜀国的第一代先王,因为教给人们养蚕的技术,所以被称为“蚕丛”。
那么,嫘祖和蚕丛,是谁先发明了养蚕的技术?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嫘祖的画像
我们先来看看史书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中,司马迁对黄帝和嫘祖的身世和婚姻关系有如下记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华阳国志·蜀志》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 又云:“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史记》和《华阳国志》的记载是一致的,古蜀先王是黄帝和嫘祖的后代,被分封在蜀地世代为侯伯。而蚕丛以蜀侯的身份,后来称王,成为古蜀国第一代先王。因此,据上述史料推断,蚕丛应该是嫘祖的孙子或者更下一辈的后代。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可能即为传说中的蚕丛王)
不过,《史记》并没有提及嫘祖养蚕之事。“嫘祖始蚕”的说法,是后世史书才有的记载。《隋书•礼仪志》称,北周(557—581年)尊螺祖为“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螺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
《路史》则称:“伏羲化蚕,西陵氏始养蚕,故《淮南蚕经》云‘西陵氏劝蚕稼,亲蚕始此’。”《隋书》成书于唐朝,《通鉴外纪》和《路史》是宋代的著作。而《路史》中提到的《淮南(王)经》则一般被认为是伪书。
《华阳国志》也只说蚕丛“其目纵”,没有说他养蚕的事。史书关于蚕丛养蚕的记载,最早应出自西汉扬雄所著《蜀王本纪》:“蜀之先,名蚕丛,教民蚕桑。”
因此,嫘祖养蚕被写进史书是在蚕丛之后。由此也引发人们的一些质疑,嫘祖发明养蚕,是否只是后人的附会,是一种美好寄托?
由于史书中对嫘祖的记载有限,考古资料也不足以形成足够的证据,所以嫘祖和蚕丛谁先发明了养蚕之术这个疑问,很难得出定论。
四川盐亭嫘祖陵
巴蜀文化首席专家、著名历史学家谭继和认为,“蚕丛”是野蚕丛集的意思。古蜀人源于食虫氏族,最初即食野蚕,后来发现野蚕吐丝的功能,即把它培养为家蚕。
“蚕丛”是对该部族蜀王具有丛簇养蚕缫丝技术才能的尊称。“蜀山氏”是对以蚕桑为特征的部族的尊称,嫘祖则是以发明蚕茧织丝为特征的专称。
黄帝嫘祖族后裔昌意、高阳氏颛顼集团与蜀山氏从昌仆、淖子开始即世为婚姻联盟。这两大部族,一个擅长织造技艺,一个擅长植桑养蚕,二者完美结合,互学互鉴,密切交流,形成丝绸文明一个独特的起源、发展、承传的体系。
可以确定的是,古蜀是我国丝绸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先秦著作《山海经》之《海外北经》有“欧丝之野”、“一女子跪据树欧丝”的记载。“欧丝”即“呕吐丝”,实指女子跪据树而发现噉桑吐丝的野蚕,经饲养为家蚕,缫丝即出现丝绸技术的历史过程。
据历史学家蒙文通研究,《山海经·海外北经》是巴蜀人作品,其中所述“欧丝之野”即指巴蜀大地,这是饲蚕养桑缫丝最早的文献记载,也是独特的中华丝绸文明出现的最早记载。
而据部分学者考证,嫘祖故里西陵,及其二子所居的江水、若水,均在四川。江水,即岷江;若水,即雅砻江。西陵的所在地有争议,其中一种呼声较高的观点是,西陵是在如今的四川盐亭。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