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加速本地化:擬設華南運營總部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進入中國一年多的Uber正在加速本地化的步伐,Uber中國作為Uber全球的子公司,欲加入更多的中國元素。

今年下半年以來,Uber動作頻頻。在融資大戰之外,9月份Uber中國開始以三大區的形式進行運營,分別是西北區、華中區和華南區;10月份,Uber正式入駐上海自貿區,預計將投資63億元發展中國業務。

更引人注意的是,Uber考慮在廣州建華南運營總部。此前在今年的4月底,Uber曾在廣州以非法運營被查。

這一變化可能得益於Uber運營理念的轉變。Uber中國華南區總經理羅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Uber中國可以接受很多中國的投資,這樣的資本結構對於今後的發展非常重要。而Uber中國想要做成一家真正的本土公司,由本土資本投資,中國團隊管理。”

考慮在廣州設華南運營總部

Uber入華時率先進入的華南區將有新的動向。近日,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表示,“我們考慮在廣州建一個華南運營總部。我們要在這兒建立獨立的公司,在這裡納稅,屆時會有更多的本地的商業合作伙伴和戰略合作伙伴。”目前,Uber在廣州已經設有分公司。

事實上,根據Uber方面的數據,在其覆蓋的全球350多個城市中,廣州是訂單量最高的城市。從今年1月到11月2日,廣州的用戶數增長了30倍,廣州的“群眾基礎”頗為扎實。在全球業務量最大的十大城市中,中國占據四席,其中兩席便是廣州和深圳。

羅崗表示,華南運營總部是管理結構上的架設,建立運營總部需要考慮監管、用戶、本地政策等方方面面的情況。目前,公司非常願意考慮廣州作為華南的運營中心。此前武漢的運營中心側重於技術支持和數據分析,對於華南運營總部目前還在計劃階段,尚無時間表。

據了解,Uber在中國的架構和國外不同,Uber在國外的普遍做法是運營團隊進入城市,負責人直接向總部負責人進行聯系和反饋。在中國則設置了區域負責人、城市負責人,擁有更多層級,相比國外Uber中國的模式更重,也是為了適應中國地域廣、人口多的情況。

以廣州為例,最初的團隊只有三人,符合Uber一貫以來總經理、市場經理、運營經理的統一模式。目前,廣州和深圳均拓展了成員,都發展為20多人的團隊。柳甄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除了我們原來的運營團隊,我們在廣州放了很多功能性的團隊,這些人負責整個華南區域。比如說市場、比如說一些汽車事業部。”盡管Uber在中國的成員增加,其內部人員表示,管理結構依舊比較扁平化,還是以城市為中心來運營,對於華南區,下一步會拓展更多的周邊城市。

政策應對更加本地化

除了針對中國市場在經營結構上進行調整,如何解決政策層面的困擾更為關鍵。十月初,專車新規意見稿的發布,對於私家車能否接入專車平台進行運營打上了更大的問號。

在羅崗看來,交通部的指導意見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是從0到1的一個轉變,現在政府開始監管,更加關注專車行業。事實上,新規推出後,包括深圳在內的多個城市交委便邀請當地的Uber負責人,參與征求意見。羅崗表示,各地的交通狀況存在很大差異,將來各地交通部門會在總政策下制定本地化法規,Uber則歡迎政府對行業的管理。

Uber方面表示,目前已經進入中國的22個城市,占據35%的市場份額。而根據易觀國際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國內專車服務活躍用戶覆蓋率最高的是滴滴快的,達82.3%,Uber覆蓋率為14.9%,位居第二,神州專車以10.7%排名第三。

相比勁敵滴滴快的平台化思路,Uber的業務相對垂直,集中於專車業務。在兩個月前上線拼車業務後,最近將推出順風車的功能“Destination”。在份額與政府關系上弱於滴滴快的的Uber中國,愈發著力加強本地化。

2015年第二季度,活躍用戶平均次月留存率的榜單上,神州專車、Uber和滴滴快的分別以66.7%、61.6%和59.6%占據前三名。作為高頻應用,專車用戶的留存率很高,但是忠誠度和補貼相對應。多位Uber司機告訴記者,最近訂單量相比以往有所減少,與本周滴滴快的新推出的大幅度補貼不無關系。神州專車的司機表示,由於上個月司機薪資調整,收入有所下降,導致許多司機離開。

如何在補貼減少的情況下保持司機和用戶的粘性?柳甄表示,對於司機而言,補不補貼不重要,最重要是能掙到多少錢。而杭州的拼車已經盈虧平衡。在補貼減少的情況下,效率非常重要。“當效率提高之後,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的商業結果:比如,我們在美國已經盈利,在倫敦等歐洲的幾個城市也已盈利,東南亞也是如此,從補貼,或者我們說的投資模式轉為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