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夫人外交”大不同:四要素定成敗

APD NEWS

text

香港《大公報》發表木春山觀點文章《趣談東西方的“夫人外交》,盤點“夫人外交史,并對比東西方第一夫人外交的不同風格:

美國作為全球最具政治經濟活力的行為體,其夫人外交被歷屆總統玩得爐火純青。

米歇爾訪華帶動“夫人外交成為公眾話題。**“夫人外交的發端無疑是西方。西方文化中鼓勵女性抛頭露面的特質,以及女性長期公開遊走在高層政治中的現實,都是“夫人外交產生與發展的理由。**對中國以及其他很多國家而言,“夫人外交還處在一種從摸索到實踐的學習進取狀態。

  所以很有必要先瞭解一下西方模式“夫人外交的代表——美國。美國作為全球最具政治經濟活力的行為體,其夫人外交被歷屆總統玩得爐火純青,一個典型就是克林頓總統的夫人希拉里,這位美國前國務卿,並且有可能競選美國下屆總統的“鐵娘子在外交活動中的表現,其實更像男人。

1995年,時任美國第一夫人的希拉里訪問北京,並參加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她在婦女大會上公開對中國的人權說三道四,讓東道主很沒面子,此行被普遍認為損害了兩國關係。這是美國推行的過於強勢的“夫人外交的一個範例。此後希拉里再也沒有以第一夫人的身份獨自來過中國。

與希拉里相比,小布什的夫人勞拉則低調得多。她在布什的8年總統任期內,除了陪同其周遊列國之外,很少單獨出訪。即使偶爾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單獨訪問,也比較謹慎地避談政治。這種比較柔和的“夫人外交形式,是布什“強勢外交的一個有益補充。

然而也有例外,特別是到了特定的時間節點,在布什時代即將落幕的2008年,勞拉跑了一趟緬甸和泰國邊境,關注當地貧民生活、與難民交流、和孩子們互動。然而在這些社會活動之外,蘿拉卻對緬甸的政治進行了抨擊,還指責中國沒有採取足夠的行動對當時的軍政府施加壓力。不管別人怎麼說,這種軟硬兼施的“夫人外交其實最符合美國對“夫人外交的定義,也算是成功。

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頓和他們的女兒切爾西參觀紫禁城。

2002年,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什在一個廚師展示活動中學做面條。

具體而言,成功的“夫人外交是需要一些要件的: 首先,夫人們的知名度一定要高,具備話題性;其次,夫人們有願意抛頭露面的意願,具備參與性。第三,夫人們的體貌樣態要適合長期的外事活動,具備傳播性。第四,夫人們的公關策劃團隊一定要強大,具備可操作性。 符合這四點,再加上一些臨場發揮和現場表達,“夫人外交才具備成功的可能,否則,“夫人外交很容易淹沒在常規外交活動當中變得默默無聞,或者流於形式而導致無效。

有理由相信,正在進行的米歇爾和彭麗媛的“夫人外交完全具備以上這四點,甚至會成為史上最成功的“夫人外交案例的之一。一個有趣的比較是,人們也許會在“彭米會上看到一些東西方“夫人外交的點滴差異。

東方人和西方人文化上的差異,體現在“夫人外交上肯定具有一些不同的表徵。

實際上,夫人外交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作為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的夫人,在隨同丈夫進行外事活動期間,輔助完成某項社會交流,展現自身魅力與國家軟實力的外交行為。二是代替丈夫單獨展開外事活動。其實人們談論的“夫人外交,普遍指向前者,因為更多的外事活動是夫唱婦隨的。東方式的“夫人外交更多也是這種形態,不過米歇爾訪華自然屬於後者,也是西方式“夫人外交的重要表徵。

首先說說政治概念的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的“夫人外交。由於意識形態的影響,這種外交形式可圈可點的例子似乎並不太多,當然是和西方遊刃有餘的“夫人外交相比而言。

不過上個世紀60-70年代,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表面上維持大體和平的一段時期,國際局勢整體呈現了對抗中的緩和事態。蘇聯、美國以及兩個陣營的其他國家多少都開始試探性交往,這時候,東方陣營的“夫人外交逐漸熱絡。

社會主義國家的領頭羊蘇聯,最高領袖從史達林過渡到赫魯雪夫,社會風氣漸漸開放,1959年赫魯雪夫將應邀訪問美國,然而外訪是否攜妻還需要政治局來批准。最終在外長米高揚“給美國人展示蘇聯開放形象的建議下,蘇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赫魯雪夫攜妻子妮娜訪美的決定。於是人們看到,在白宮裡,胖胖的赫魯雪夫穿上了西裝系上了領帶,被稱為“廚娘的妮娜也穿了低胸晚禮服,與美國第一夫人站在一起PK。當時雖然並不流行“夫人外交這一辭令,但國際媒體依然對此給予相當高的關注度和好評,認為蘇聯領導人終於擺脫了史達林式的教條主義生活方式,開始回歸正常。蘇聯人的“夫人外交,確實為自己樹立了較好的形象。

在赫魯雪夫開放之風的帶動下,社會主義陣營的“夫人外交頗有成風趨勢,中國也不例外。60年代初至文化大革命前幾年,是中國國內政治氣候少有的相對寬鬆時期。中國最高層的夫人們開始悄悄地登上外交舞臺。1962年9月印尼總統蘇加諾夫人哈蒂妮應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王光美的邀請訪華,毛澤東特許江青第一次以夫人身份接見外賓。人民日報還刊登了江青手握印尼第一夫人的手微笑以對的照片。江青身穿制服,而身旁的王光美一襲旗袍,這在當時講政治的大環境下是相當罕見的,也是經過外交部門討論商量後作出的政治決定。無論如何,中國當時的兩位“第一夫人在同一場合出現,全球媒體都轟動了。這或許是中國“夫人外交的一次意外效果。

實際上很多學者都把王光美的外事活動看作是新中國“夫人外交的肇始。1963年以及此後2年,王光美陪同劉少奇先後訪問了印尼、緬甸、柬埔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王光美身穿旗袍的形象在亞洲很多國家深入人心。著名紀實文學作者葉永烈在他的回憶錄中記載,外訪時的印尼街頭,甚至出現巨幅王光美畫像。可見當時條件下的“夫人外交力度之大。

再來說說地理概念上的東方——亞洲人的“夫人外交。和西方的開放相比,東方人更多強調的是女性的內斂與含蓄。因而無論在幾十年前,還是在如今的現實條件下,亞洲國家的“夫人外交都相對低調。

以亞洲政治性格最西化的國家日本為例,通常人們只有在首相訪問外國時,才會見到陪同的第一夫人身影。在小泉純一郎當首相以前,日本政局不穩,1年可以換3任首相,因此,很多日本人已經多年不曾看到過日本領導人的夫人,或者乾脆都不知道首相夫人的名字。小泉純一郎雖然當了5年多首相,但由於其在1982年就與妻子離婚,因而當時的日本人更是沒福氣瞻仰“第一夫人。

2006年安倍第一任期開始,日本人才逐漸接受了第一夫人抛頭露面的現實,因為安倍的夫人安倍昭惠是個喜歡抛頭露面的豪放派女子,從其“酒豪的外號中人們似乎就能感受到這位第一夫人的爽朗和外向。不過由於安倍當選不到一年就,此後日本政壇走馬燈再次轉動,直到2012年安倍再次當選首相,安倍昭惠又再次回到人們的視線。

在“單獨活動時,安倍昭惠的“夫人外交弱化了丈夫的鷹派色彩,配合了日本的“整體外交。圖為安倍昭惠和韓國總統朴槿惠在APEC峰會上交談。

今年1月安倍攜妻訪問印度,安倍昭惠在Facebook上傳了照片,向學習日語的學生們贈送了日本書籍,之後與活躍於印度各界的日本女性進行了座談。日本媒體的評論不吝讚美,稱這向世人展現了教科書般完美的“夫人外交。

在“單獨活動時,安倍昭惠的“夫人外交弱化了丈夫的鷹派色彩,配合了日本的“整體外交。有陰謀論甚至說2006年安倍在當首相前曾派夫人來華探風向。港媒曾透露2006年5月安倍昭惠曾如米歇爾一般到北京“私下來玩了幾天,登長城、見朋友。雖然行程低調,但據說安倍昭惠對中國的熱情十分感動。5個月後安倍取代小泉成為首相,上任15天就火速訪華改善關係。安倍昭惠這個“准第一夫人外交功不可沒。

其實更有噱頭的東方式“夫人外交,恐怕要算朝鮮。有專家認為,金正恩很可能在為父親守孝3年期滿後,也就是在今年底,將開始其首次外訪,中國或是其最可能的首選地。朝鮮“第一夫人李雪主屆時以何種姿態亮相,能否與彭麗媛有單獨的活動空間,將成為更具爆炸性的新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