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偶來小路”上的自然之趣

新華社

text

無論是海島氣息、田園風情還是都市霓虹,漫步於遍佈韓國濟州全島的“偶來小路,總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濟州一處又一處隱秘而美麗的角落。

自2007年9月首條濟州“偶來小路開放以來,已有20多條徒步路線在運營之中,基本環繞了整個濟州島。走完小路,短則3小時,長則7小時,難易度各不相同。每條路線景色各異,或漫步於海邊,或穿梭於山林,或徜徉於都市。記者日前前往濟州島,親身體驗了令人難忘的“偶來小路。

“偶來在濟州方言中是“連接大街與家門的窄道之意。濟州市民姜元明記得兒時,村子裏的小夥伴常常相約去“偶來小路玩耍。歲月流轉,這些孩提時代的鄉土記憶如今成了更多人可以分享的自然之趣,令他感到無比欣慰與自豪。

海邊“偶來小路景色最好,日夕尤佳。海風拂面,浪花拍岸,紅日西沉。岸邊綠草掩映中有很多路人隨手用石塊壘成石塔,濟州當地人說為祈福之用。更為高聳的是用玄武岩堆積的濟州傳統燈塔,待到太陽落山時,漁夫會用魚油點火,照亮歸程。

沿“偶來小路漫步,不知會遇見怎樣的景致,時時充滿驚喜。行至“大海牧場,偶遇潛水歸來的海女,三五成群席地而坐,邊處理新鮮的海貨,邊閒話家常。總會有海女熱情地邀請吃上幾棵腌漬的裙帶菜或者剛剛撈上來的鮑魚,是最原始的海的滋味。

當“偶來小路轉向內陸,便會穿越茂密的森林和寄生火山。2009年,駐紮在濟州島的第13空降特戰部隊士兵修復了一條總長3000米、因人們停止使用而消失了幾十年的森林步道。踏著鬆軟的土壤,感受透過千年古樹的枝葉灑下的斑駁陽光,是最愜意的旅程。行至濟州最早的鐵匠村九眼泉村,會發現林間處處擺放著原木椅子,這是村民們送給遊人的禮物。

除了精心鋪設的石板路、柏油路,更多的小路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的自然土路,隱藏在密林深處、海邊灌叢或田間地頭。有些就是舊時馬匹馱貨所走的古道,一段羊腸小路,碎石遍佈,僅容一人通過。道旁隨處可見黑石堆積的石墻或倉庫遺跡,讓人依稀可辨濟州人當年的生活痕跡。

不過,絲毫不需要擔心迷路。漫步途中,總會遇到指路的藍色小馬狀“幹崽標誌。“幹崽是“偶來小路的象徵物矮種馬的名字,源於濟州話“幹崽達利,意為“小懶蟲。幹崽的頭指向前進方向,身上標有線路、所在位置以及剩餘路程。道旁樹枝上還係有藍色和橘紅色絲帶,起引導作用。畫在地上、石墻上和電線桿上的箭頭也用於指明方向:藍色箭頭表示正向,橘色箭頭表示逆向。重要地段還有小木屋信息中心,提供地圖和食宿信息等,有專門的志願者為徒步者解答疑問。

“請帶走自己的垃圾、不要大聲喊叫、不要欺負野生動物、請向偶來族人微笑……“偶來小路不斷向遊客宣傳環保的理念。“清潔偶來行動向遊客發放垃圾袋,為撿滿垃圾的遊客贈送紀念的小禮物。現在,濟州“偶來小路已經和英國的科茨沃德國家步道、瑞士的策馬特五條湖水路結成了“友誼小路,交流建設經驗、分享旅行信息。2012年,在日本九州也出現了“偶來小路。

“我們連接斷開的路、挖掘被遺忘的路、呼喚消失的路。——這是濟州島設立“偶來小路的初衷,因為各條小路連接著的不僅是一段段美麗的風景線,更是濟州瀕臨消失的文化與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