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郭洋)在難民危機持續發酵的背景下,2016年柏林電影節也將焦點聚在難民身上。主競賽單元影片、13日全球首映的難民題材紀錄片《蘭佩杜薩紀事》更是獲得媒體廣泛關注。
《蘭佩杜薩紀事》由意大利導演詹弗蘭科·羅西執導,片長近110分鐘。影片描述了地中海中部意大利小島蘭佩杜薩島上的日常生活。近20年來,大量來自北非等地的難民乘船到達這裡,希望由此進入歐洲大陸。難民與島上居民共同居住在這個20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卻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影片中,島上漁民12歲的兒子薩穆埃勒不愛上學,喜歡用彈弓打鳥,還和小夥伴用刀和爆竹破壞仙人掌。就在薩穆埃勒過著安逸生活的同時,不斷有難民冒險乘小船前來。島上的救援人員頻繁收到下沉船隻發來的求救信號,一些逃亡者甚至剛出海不久就在擁擠的船上窒息而亡……
紀錄片《蘭佩杜薩紀事》劇照(資料圖片)
《蘭佩杜薩紀事》媒體場放映結束後,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與喝彩。當導演羅西進入記者會發佈廳時,更是迎來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部影片見證的正是發生在我們眼前的悲劇,”羅西在記者會上說,“我認為我們都對這場悲劇負有責任,這或許是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以後,全球經歷的最大悲劇之一。”
蘭佩杜薩島上的醫生彼得羅·巴爾托洛也來到記者會現場,講述了他在島上的經歷。“自1991年第一艘難民船靠岸起,我見到了太多太多死去的孩子和女人……這些成為經常困擾我的夢魘。”巴爾托洛說,希望《蘭佩杜薩紀事》這部影片能夠喚起更多人對難民的關注。
除主競賽單元外,難民題材影片幾乎出現在本屆柏林電影節的各個單元。論壇單元的德國影片《海損》呈現了一艘遊輪在地中海與一艘滿載難民的橡皮艇相遇的故事。同在論壇單元的中國香港和法國合拍影片《德昂》以緬甸難民逃往中國為題材。新生代單元德國影片《流星街》則講述了一名18歲黎巴嫩難民在德國柏林的生活。
2月13日,柏林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裏克德國柏林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
柏林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裏克在電影節開幕前就提到,目前全球共有超過6000萬人流離失所,難民話題正如一條細線,貫穿今年整個電影節,不僅影片內容涉及難民問題,電影節還首次呼籲人們為難民捐款。
科斯裏克坦言,難民們經受了大量苦難,本應受到歡迎,卻常常遭到仇視。他說,柏林電影節1951年首次舉辦時,德國因戰爭等原因存在不少難民。舉辦電影節的目的就是在促進民族諒解的同時,給受到二戰摧殘的德國帶來些許娛樂、希望和光明。60多年過去了,希望這一傳統能夠保持下去,讓電影節繼續為促進民族間相互理解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