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还在上涨,煤炭股却集体低开了

界面新闻

text

在煤价持续上涨态势中,今日煤炭股却集体低开。

12月14日早盘,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开盘后跌幅达4.02%,报730.2元/吨。

煤炭股开盘也持续走低。其中,陕西黑猫(601015.SH)跌停;安源煤业(600397.SH)、云煤能源(600792.SH)跌幅一度达9.8%,郑州煤电(600121.SH)跌幅超过7%。大同煤业(601001.SH)、恒源煤电(600971.SH)等多只个股跌超5%。

这或与监管层出手降温相关。据《期货日报》报道,12月12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集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等十家电力企业召开座谈会,研究当前煤炭供需形势,做好今冬明春煤炭保供稳价工作。

12月9日-1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连续三次发文提示风险,并对保证金和交易手续费等做出相应调整。

12月9日,郑商所发布风险提示函,称近期动力煤期货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提醒投资者谨慎运作,理性投资。

12月10日,郑商所发布通知,决定自12月14日结算时起动力煤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6%,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5%。

12月11日,郑商所再次公告,自12月14日当晚夜盘交易时起,动力煤期货2101合约、2102合约、2103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调高至10元/手,日内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高至10元/手。

11月以来,动力煤价格屡创新高。据商务部监测,11月全国煤炭均价环比上涨1.3%,动力煤、二号无烟块煤、炼焦煤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6%、1%和0.5%;同比上涨0.9%。

12月3日,动力煤现货价格突破640元/吨,较4月中旬的低谷时期上涨近三成。12月11日,动力煤主力合约期货价格涨幅4%,报777.2元/吨,刷新历史新高。

这带动了资本市场的看涨情绪,

煤炭板块曾集体飘红,持续看涨

动力煤价格高企,主要受经济复苏叠加采暖到来,煤炭需求不断抬升影响。此外,国内和进口煤供应双双偏紧,市场短期供应不足,加速了煤价上升。

在煤价抬头初期,为保障供应、稳定煤价,相关部门要求铁路加强货源组织,提升集港运量,以提高港口存量,但由于需求增长,港口累库效果欠佳,自11月下旬开始,存煤量震荡走低。

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秦皇岛、唐山、沧州等港口合计存煤1772.6万吨,周环比下降4.63%,较去年同期值下降逾22%。

其中,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在500万吨的低位水平徘徊。但为了配合环保检查,秦皇岛港的装卸效率被迫放慢,调进、调出出现减少,预计今年完成煤炭吞吐量与设计能力相比,出现2000万吨左右的下降。

据中国煤炭资源网报道,随着天气转冷,民用电耗煤逐步增长,电厂积极备货补充库存,且部分电厂库存告急,存在高位接货现象,煤价短期仍保持强势。

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消息,受产地供应偏紧而下游采购需求持续走强影响,产地煤价已轮番上涨。

12月12日起,神木市新窑煤业有限公司、天瑞煤业、神源煤矿、府谷县恒益煤矿等多个企业上调面煤等多种煤价5-10元/吨。

榆林煤炭交易中心称,供需错位是导致产地煤疯狂上涨的主要原因,“12月12日至今,仍有煤矿不断发布价格上涨通知书,产地煤矿一天一变价已是常态”。

据鄂尔多斯煤炭网则报道称,自11月起,煤价疯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澳洲煤停止接卸后,进口煤配额消耗殆尽,而新增的印尼和俄罗斯煤一时又进不来,且与澳洲煤指标差距不小。

海关数据显示,11月,全国进口煤及褐煤1167.1万吨,同比下降43.8%,已连续4个月同比降幅超过30%。

1-11月,全国累计进口煤及褐煤约2.65亿吨,同比下降10.8%,自9月进口总量同比转负后,降幅呈逐月扩大之势。

1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需求旺季来临前,煤炭价格较快上涨有其客观原因,也有一些人为炒作因素,但总体看,今年冬季煤炭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基础。

安信证券研报称,2021年1月,进口煤将获得新的配额,这会弥补部分缺口,一定程度减缓煤价上涨的幅度。但因国内产能瓶颈到来,行业供给或持续偏紧,叠加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下的煤价低基数,2021年煤炭价格中枢有望上行。

政策和供需层面也存在一些利于稳定煤价的因素。

在12月8日召开的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大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提出,将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和煤炭储备项目。当日,煤炭上下游企业签订了煤炭中长期合同7.4亿吨,预计交易会签约总量将超过10亿吨。煤炭中长期合同,被业内认为可发挥煤炭市场压舱石作用。

据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今年12月起,进口煤量有望增加,前期积压的进口煤船舶通关后能迅速补充部分市场缺口。此外,中印签订三年金额高达15亿美元的中长期采购协议,进口煤结构将顺应环境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