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项
8月18日,安徽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要求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并罗列了53 种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
这是地方主管部门首次针对所有医疗机构限制输液。这项政策会不会推广到全国,将怎样影响相关产业格局?华创证券医药组20 日召开电话会议,邀请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就安徽政策及近期热点问题与投资者交流。
主要观点
1、安徽限制输液政策有效但有限1)安徽此次文件是2012 年“限抗令的延续。“限抗令刚开始执行时有影响,现在看来总体影响有限。本次文件由安徽省卫计委发布,一份地方性文件的影响不可能超过卫生部强力推行“限抗令的效果。
2)缺乏配套措施,效果有限。一项政策要想行之有效,必须符合人性,激励和约束并用。要限制输液,其激励应靠大夫和医院内心深处自动自发改变诊疗行为,靠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当前没有配套激励政策执行,也没有很好的约束机制,仅通过限制医生行为的行政文件,效果有限。
3)少数省份会效仿,但很难持久。2010 年基药招标改革和基层医改造就了“安徽模式,经由国务院文件推广,曾是全国医改风向标,但当时很多改革目前已被推翻。安徽这次限制53 种病的做法难以成为风向标,即使是风向标,也难以推广,因其不符合产业规律和医疗行业的整体利益。即使少数省份向它学习,效果也有限。好政策的标准:1.符合大众利益,2.能够有效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3.执行落地成本不高。
4)本次政策有限利好口服剂型。输液减少一定会带来口服剂型用量加大,但医院、医生会维护自己的利益,口服制剂弥补医生既有利益的难度比较大,因为注射剂的回扣比较高,此外开注射剂不会跑方(凭处方去药店购买),而开口服制剂容易跑方。
2、输液滥用三年后会改观,医保改革是关键1)改变医生处方行为关键在医保。从全局来看,抗生素、静脉注射不能滥用,要尽可能少用。每个临床大夫对此都很清楚,但为什么这么难?什么支配了医生的处方行为?要改变现状,关键在于医保作为。医保本来应充分发挥集团购买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但我国医疗保险体系本身没有管办分开。如果医疗保险也实现了管办分开,由社保部负责筹资,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管理,医保效率会得到提高,对各种不合理诊疗行为的约束机制也会马上建立起来。目前的医保部门没有改革动力。
2)三年后,静脉注射滥用会明显减少。一项政策从出台到真正落地执行,至少需要三年时间。2012 年12 月4 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文件已经出台,但今年6 月,全国各省市社会保障部门会议,还要求新的付费机制在全国全面推行,这意味着2012 年出台的政策到2014 年下半年才全面开始。之后两三年时间中国医保体系会发生变化。
3)医保改革是整个医改重中之重。8 月13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项政策对医疗行业、医院、医疗行为影响很大,可能会成为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真正大法。中国医疗保险体制还有很多漏洞,这些漏洞会使我们在规范诊疗行为时,要走的路比其它国家更长。
3、福建招标模式不可能全国推广
1)目前安徽医改政策影响力远不如福建三明。2010 年安徽基药招标改革被称为“安徽模式,此后安徽医改动态备受全国关注,但目前来看,安徽改革收到政策层重视程度远不如三明改革。不过三明医改虽受到卫计委重视,也很难向全国推广。
2)三明改革中招标是重要环节,福建省招标模式来自于三明,但不可能向全国推广。福建招标模式唯低价是取,省级标价之后,地市进行二次压价。这一模式加强了集权,未简政放权,违背中央改革潮流,短时间内得到肯定,长远来看不具有可持续性。
4、中药降价必然,但降价效果有限
1)中药降价同抗生素的使用、静脉注射的限制使用有一定关系,中药降价主要是制剂降价,制剂在前200 位医院用药排名中居于前列,中药所占全部制剂的比重比较大。中药降价是肯定的,但降价本身带来的效果有限,关键还是要看医保作为。
2)中药降价至今没有落地,原因一是大型中药制剂厂家适应能力非常强,原因二是多条中央文件都指出要放开竞争性领域的价格,而不是简单降价或抬价。
5、投资建议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深入,药品对于医院的重要性在下降,其医院端的处方行为必然也会受到影响。(1)从行业趋势上看,医疗服务板块的趋势最为确定,持续推荐信邦制药、金陵药业、复星医药;爱尔眼科、通策医疗;(2)药品板块逻辑在变弱,具备持续创新能力、产品独特的专科用药标的稀缺性加强;创新标的推荐:恒瑞医药、海思科、康缘药业;产品独特的专科用药标的恩华药业、华东医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