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7月4日電(記者劉洪明)監測顯示,西藏森林生態系統固碳速率為5064.8萬噸/年,按照國際通行標準測算,西藏森林、草地和能源每年產生的碳匯價值約為1329.7億元,其中西藏森林植被總碳儲量9.53億噸,佔全國的12.2%。
所謂“森林碳匯”是指森林植物能夠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碳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長出1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積量,會平均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出1.62噸氧氣。通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低成本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措施。
中國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與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利用抽樣和借助數學模型等科學計量方法,於2013年開展了全區範圍內的林業碳匯計量監測工作。
參加此次計量監測工作的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院長朱雪林介紹,經過科學估算,西藏森林生態系統每年固碳速率包括森林植被碳匯每年3634.16萬噸,森林土壤碳匯每年1336.94萬噸,枯落物碳匯每年93.7萬噸。
最新數據顯示,通過長期的遙感及地面觀測,過去30年間,青藏高原及其相鄰地區的冰川面積由5.3萬平方公里縮減至4.5萬平方公里,退縮了15%。2013年《西藏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監測公報》顯示,過去50年間,西藏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31℃。
據介紹,西藏森林面積佔全國的7.48%,森林蓄積佔全國的16.36%,是全國碳匯計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藏自治區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全力保護當地寶貴的原始森林。截至目前,西藏森林活立木蓄積量達22.73億立方米,森林生物總量達18.98億噸,森林總碳匯量達9.53億噸。這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為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和調節全球氣候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青藏高原作為全球中緯度地區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明顯。
西藏荒漠化及沙化土地面積大,乾旱、半乾旱地域廣,林地總量大但分佈極不均衡,大部分地區植被缺乏,生態環境相對脆弱,一旦破壞,難以修復。
近年來西藏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沙治沙、自然保護區建設等一大批林業重點工程,造林綠化步伐大幅加快,有效保護了雪域高原的生態環境。
朱雪林介紹說,監測研究表明,西藏喬木林植被與蓄積、灌木林植被碳儲量與面積、森林土壤碳儲量與森林植被碳儲量之間均存在正相關關係,森林表現為“碳匯”且固碳速率呈增加態勢,森林碳匯能力不斷增強。
西藏自治區林業廳最新數據顯示,西藏現有各類溼地總面積達652.9萬公頃,溼地植物有591種,植被群係超過81個。
各類植被也是西藏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的現實基礎。為此,投資300億元的西藏“兩江四河”(雅魯藏布江、怒江及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獅泉河)造林綠化工程於今年3月正式啟動,這必將對進一步提升西藏林業碳匯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