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国产替代关键领域又进一步,碳中和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财联社

text

近日,国核自仪联合国内相关制造单位,成功完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核电站堆芯仪表系统的国产化攻关任务,相关设备均已顺利通过堆上试验和我国核安全设备监管要求的全部鉴定试验,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该系统的国产化制造供货能力。

2019年核电重启,核电建设步伐加快,新机组审批逐渐常态化。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我国今年年底在建核电机组将超 17 台,装机容量将超 1900 万千瓦。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已逾 85%。

另一方面,申万宏源研报指出,由于新机组从核准到投产需要68年,“十四五”后期全国范围内将进入核电机组投产空档期,整个“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没有核电机组投产。以中国广核为例,待2021年红沿河5号,2022年红沿河6号、防城港34号机组按计划投产后,公司在建机组数量将清零。

而核电板块的机遇也恰好可以来自于增量潜力与存量龙头博弈:第一,国产替代带给国内合格供应商的增量空间;第二,核电投产空档期“刺激”存量核电机组满发;

浙商证券认为,中密控股作为国内核级密封独家供应商,公司未来两年产品逐渐适配后所获高毛利订单占比将大幅提升。公司主要产品为机械密封与干气密封(2019 年营收占比合计 62.3%),下游客户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管网、中广核等终端客户和西门子、沈鼓集团等知名主机厂。

国金证券认为,中国广核是中国核电行业最大的参与者,管理的在运、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份额均为国内市场第一。截至 2019年底,公司在运核电机组 24 台,装机容量 27142 兆瓦,全国占比 56%。此外,相比中国核电,公司核电机组布局更加靠南,在运机组中广东省占比接近60%。

此外,申万宏源指出,在碳中和背景下,华南省份普遍缺乏优质风电、光伏资源,核电利用小时数认为可控、资源约束较低、选址相对灵活、发电无碳排放,有望成为华南省份火电的理想替代,“十四五”期间核电审批有望加速,奠定核电“十五五”后的高成长,从技术进步及经济性角度,近期核准机组中,中核及广核集团三代技术路线已统一为华龙一号,为关键设备国产替代扫清障碍。当前华龙一号单位装机造价较EPR及AP1000均大幅降低,按实际使用寿命摊的折旧成本已经低于二代核电,预计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三代建造成本有望持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