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为这侮辱智商的节目浪费一分钟

亚太日报

text

如图所示,今天咱们要唠的就是这档节目——

这!就是街舞

众所周知,老妹儿是个不折不扣的追风少女,啥风头大追啥。

自从去年夏天中了《中国有嘻哈》的毒,“火锅底料”已经伴随我度过一个秋冬了。

人们都亲切地将2017年称为“嘻哈年”。

到了2018年,票圈的舞蹈老师又纷纷化身《这!就是街舞》官宣:

2018,将是街舞的天下。

每天打好几条广告,摩拳擦掌地盼着它爆红,好趁机涨一波学费。

尴尬的是,这波免费广告似乎打了水漂。

除了播出当晚能混到几个热搜,《这!就是街舞》基本没啥大水花。

当年,《中国有嘻哈》以单集三小时破2亿的收视,稳稳打下一片江山。

如今,《这!就是街舞》首播却只有1800万,不由得想为它高歌一曲《凉凉》。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更何况,还是两个极力想成为双胞胎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除了唱歌和跳舞本质上的区别, 《街舞》目前的节目套路几乎就是照搬《嘻哈》

海选环节,导师与选手面面相觑的站位似曾相识。

只不过《街舞》立志做个精致的猪猪boy,把《嘻哈》人挤人的体育馆,换成了DIY的霓虹“大马路”。

晋级方式,换汤不换药。

《嘻哈》用了粗狂的大金链子,我们就多体恤选手,送条毛巾给他们擦擦汗。

没想到吧,一个抄成经典的节目,竟然也成为了被copy的对象。

但你抄就抄吧,能不能走点心,别满足于皮毛,也钻研一下人家爆红的精髓?

咱们就拿这类节目最大的优势来说吧—— 撕逼大戏

特殊的街头文化,自带戾气的选手,都给节目带来了天然优势:选手彼此之间的不服,以及选手对导师的质疑。

用不着导演费脑子,选手们已经主动撕起来了。

《中国有嘻哈》就果断抓住了机会,通过剪辑刻意放大矛盾。

印象最深刻的,是Gai。

第二期选拔里,当男团出道的选手通过考核后,他当场炸毛,当面diss起来。

“那些idol都别来沾边,会死的很快”

这种行为无疑是 很不尊重人的

稍有不慎就给选手招黑,还顺带拉低节目逼格。

但在《中国有嘻哈》里,观众却欣然接受了它。

为什么?

因为从节目前期给Gai的两个镜头,我们就已经知道, 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做得出怎样的事儿

第一幕,出场。

Gai自打出场以来,那个光溜的脑袋就没低下来过。

还没开始唱就放话:“我自己除了优点就没有缺点。”

从这里开始我们对他就有了印象, 这人自大

第二幕,男团选手唱歌之前。

节目组给他镜头时,他正在用鼻孔表达自己的王之藐视。

他压根就没觉得人家是对手,只当成了个笑话。

被他的霸气吓到的同时,我们对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这人不仅自大,他 还嚣张

所以后来,他当面diss男团选手的时候,我们也不觉得奇怪。

只是惊叹道,原来rapper真能嚣张到这种程度!

总共三个镜头,《中国有嘻哈》就让观众记住了Gai,也立起了rapper的形象,确定了节目的风格。

这就是《嘻哈》的聪明之处。

它没有试图给选手强加角色,包装人设,而是展现了原汁原味的他们。

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人,他们能做出的事儿绝对有看点。

到这时,矛盾冲突实际上就是节目与选手的相互成全了。

但《这!就是街舞》却只学会了制造矛盾,压根没弄明白啥叫“成全”。

同样是选手、导师之间的不服气,《街舞》的呈现效果把观众都整蒙了。

节目播出两期,为数不多的几个亮点之一就出在了黄子韬组里。

一个叫沈子皓的执着少年,让wuli韬韬脑壳子疼。

第一次被淘汰后,他不服气,说要和上一个通过考核的舞者比一轮。

韬韬同意了,希望能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果然,第二轮跳完他又被淘汰了。

但他还是不肯离开,反倒开口求情,说自己是专门为了黄子韬才练的跳舞。

???都2018年了,博同情这招还在流行吗?

韬韬笑得real尴尬而不失礼貌,只好让他再比一轮,但结果依然没有改变。

三次Battle(比赛),三次淘汰之后,沈子皓终于放弃了。

本以为他是被其他选手的实力折服,没想到回到后台,他对着镜头的第一句话却是:

“我最后悔的就是选了黄子韬。”

朋友,这脸打得有点疼啊!

比赛时跳舞十几年都是为了他,淘汰后就翻脸不认人,敢情都是逢场作戏啊。

毫无疑问,沈子皓成了《这!就是街舞》两期以来,唯一一个选手瞧不起,观众骂不停的人。

但同时, 他也成为了唯一一个被大部分观众记住的舞者

对于一档选秀节目来说,这就有点可悲了。

真正优秀的舞者没被记住,节目刻意设计的记忆点反而都是噱头。

这对选手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我说的不是比赛的公平性,而是节目组对这群舞者来上节目的初衷,保有的尊重和公平。

他们为什么来上节目?

毫无疑问是想得到导师及观众的认可,获得曝光。

对于这些舞者来说,实力就是他们唯一的武器。

而如何评判一只舞蹈的好坏?当然要用眼睛欣赏啦。

但《这!就是街舞》从没给过他们的舞蹈一个完整的镜头。

经常在选手跳舞时,把镜头切到导师的表情,或者其他选手身上。

比如韩庚组的大神小白。

从他出场就获得了一大票的欢呼声,让我不由得想好好欣赏一下,看看他的舞蹈到底有多厉害。

但节目组显然打算跟我对着干。

小白大神跳着跳着,镜头就跑到韩庚脸上去了。

似乎想通过他面部表情的变化,告诉我们:这人跳得很棒哦~

如果说给导师镜头是为了增加节目的曝光量,我勉强还能接受。

但是,每一次小白跳到很炸很燃的时候,镜头就转向了其他“嗷嗷”欢呼的选手又是几个意思?

尖叫声我耳朵听得到,就不能让我好好看看他跳得好在哪里吗?!

这样不分重点的剪辑,有时候比恶意剪辑更气人。

它为了节目效果,牺牲了选手真正想要展现的实力。

很明显,比起舞蹈,《这!就是街舞》更需要的是,导师陶醉的表情带来的话题。

选手于他们来说,只是这场秀的群演罢了。

这对舞者来说,实在太不公平。

如果说,《这!就是街舞》对舞者的忽视,是为了多给导师镜头,讨好观众的话。

很遗憾,它也并没有给到观众真正想要的东西。

冲突和噱头对一档节目固然重要,如今的观众更在意的其实是 “我能从中得到什么”

还是拿《中国有嘻哈》举例。

为什么它能掀起全民嘻哈热潮?

因为它是带着使命感的。

从导师到后期字幕,都在不断地给观众灌输嘻哈文化。

吴亦凡带火了“freestyle”后,一开始观众和选手还质疑他只会“freestyle”,根本不懂嘻哈。

但人家在往后的每一期里都主动当起了专业名词解说员。

以至于节目大火之后,几乎每个人嘴里都能蹦出几个专业词汇,开口就能来一段rap。

这就是使命感。

它拍的是选秀,设计的是噱头,但传达的是嘻哈文化。

所以,即使盗版的骂声满天飞,它依然能够拥有大量的观众群。

虽然它可能还不够专业,但不得不承认,它确实把“嘻哈”这个地下文化,拎出来普及给了大众。

相比之下,《街舞》明显没有搞明白自己的定位。

相比起唱歌来说,跳舞本身就是一个更加难以被传颂的东西。

一些特有的pose、定点、技巧,不是在旁边标注一个专业名称,观众就能理解的。

但《街舞》在专业方面的科普却少的可怜。

四个导师在选拔的时候,除了罗志祥会对舞蹈技巧做出几句点评,其他几位提出的专业性意见少得可怜。

韩庚几乎不说话。

所以节目组也只能把他的选拔过程,拍成“他到底给没给毛巾”的悬疑片。

黄子韬话倒是挺多,但更偏综艺,没怎么提到专业方面。

即使被沈子皓缠得仰天长叹一口气,他也只给出了“我不喜欢”这样的淘汰理由。

反而是年纪最小的易烊千玺,接下了吴亦凡的班。

虽然现场话不多,但幕后后采访时,却给出了街舞的第一个概念。

节目组剪辑放错重点+导师不给力。

这两期看下来,别说了解街舞了,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没有欣赏舞蹈的天赋了。

所以说,《这!就是街舞》是缺乏使命感的。

当然了,也有人说,综艺节本来就是搞笑的。

但“嘻哈”和“街舞”的题材,却注定了它的不同。

当你要把一个小众文化拍出来传播给大众时,节目就已经背负上了宣传它、延续它的使命。

但《这!就是街舞》为了流量,悄悄卸下了这个包袱。

它想复制的是《中国有嘻哈》的现象级流量,而不是它对嘻哈文化的传播,对地下rapper的扶持。

所以,为了噱头带来的播放量,它丢掉了街舞文化。

与此同时失去的,还有观众对它的耐心和包容。

《这!就是街舞》要是想红,首先得捡起被它丢掉的“使命感”。

别把观众当傻子,也别把舞者当群演。

踏踏实实做好你该做的,才能最终得到你想要的。

(来源:十点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