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亚太智库研究员 李莹莹
本月25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刻赤海峡发生严重海上摩擦,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双方就“真相”各执一词,互相推诿,造成事件热度持续升温。据俄联邦安全局和克里米亚边防部门消息,乌海军先后有5艘船只未经俄方许可试图穿越刻赤海峡,俄采取多种措施制止了乌方的“挑衅”行为。而乌海军新闻局称,乌海军两艘炮艇和一艘拖船25日试图经刻赤海峡由黑海进入亚速海。俄舰艇故意撞击乌海军拖船,造成6人受伤。目前,乌海军3艘船和24名船员均被俄方扣押。
事后,俄边防局以乌军舰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9条和第21条规定,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刻赤海峡局势进行磋商。安理会26日拒绝了俄方的审议请求。与此同时,乌最高拉达(议会)26日晚投票通过总统波罗申科递交的命令,规定即日起在境内十个州及相关水域实行为期30天的“战争状态”。 27日,俄联邦安全局公布乌被捕军人的受审画面。乌士兵承认进入俄水域是故意挑衅行为,但乌海军将领称他们是在俄方胁迫下做伪证。
此次事件距离两国上一次在亚速海近乎擦枪走火还不到两个月。9月23日,两艘乌海军船只在驶向亚速海过程中,遭到俄海军和联邦安全局的船只的近距离伴行,俄空军苏-27战机也进行了低空绕飞。次日,俄集结南部军区兵力在黑海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分析人士认为,在乌东局势持续僵持的情况下,亚速海已成为俄乌双方新的博弈场。两国在亚速海的军事抗衡和航运斗法,将加剧双方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
加紧争夺亚速海
本次俄乌发生冲突的刻赤海峡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西部的塔曼半岛之间,是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通道。苏联解体以来,双方就亚速海及黑海水域划分一直存在纠纷。双方从1996年开始谈判,至2003年底签署合作协议,确定亚速海及刻赤海峡为俄乌内部水域,并表示将就刻赤海峡水域的法律地位展开进一步谈判。2014年,俄通过全民公投兼并克里米亚后,将半岛周边水域和刻赤海峡视为俄领海。但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拒不承认俄对克里米亚的主权。自此,双方在亚速海海域的争议便时有发生。进入2018年以来,亚速海的局势进一步恶化起来。
先是3月份乌扣留了俄的拖网渔船“诺德”号,并对航行在亚速海上的俄船只频频进行检查。俄视乌的相关举措为“海上恐怖主义”,也随即加强了在亚速海海域进行检查的力度。今年5月份跨刻赤海峡大桥(即“克里米亚大桥”)开通后,俄进一步加强了对亚速海的控制,要求所有经过刻赤海峡的船只都要经过俄方边检。对此,乌提出严正抗议,指责俄此举是试图封锁乌位于亚速海的港口。9月16日,波罗申科宣布年底前在亚速海建立海军基地。10月份,乌在亚速海域举行大规模军演,随后与多国空军举行“晴空-2018”联合演习。与此同时,俄在近几个月从里海至少部署了10艘战舰和40艘巡逻艇到亚速海,并大批量调遣坦克装甲部队和导弹运输车至克里米亚半岛。
双方一面加紧军事部署,一面在航运问题上持续叫板。本月15日,乌边防局以“非法进入克里米亚港口”为由扣押了15艘外国船舶。而据俄新社20日报道,俄方对刻赤海峡的边检已导致超过200艘乌船只受到影响,导致运输成本加大,港口利润下滑。据乌媒体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马里乌波尔港口收入大幅减少,同比下降25%。在乌看来,俄正在利用自身的军事优势强化对刻赤海峡的管控,意在从事实上改变克里米亚的归属,将亚速海变为俄的“内海”。
大规模冲突可能性较小
从俄的反应来看,俄不想与乌扩大冲突。双方发生摩擦后次日,俄即恢复了克里米亚大桥的正常运转。当前,乌基本切断了与俄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所有联系。在政治上,9月份乌单方面终止《乌俄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条约》;经济上,随着北溪-2和“土耳其流”能源管道项目的陆续开通,乌正式宣布停止从俄进口天然气,改从欧洲进口;文化上,乌教会宣布脱离俄牧首,从俄正教会独立出来。俄已意识到“赢回”乌克兰无望,不会在乌问题上掀起大风浪,进一步破坏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当然,俄也意识到拿捏好分寸,尽量控制事态,不让波罗申科借此机会进行全面军事动员。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在亚速海的冲突将继续维持“小打小闹”的局面。
当前乌的反制手段十分有限。双方军事实力悬殊,采取“硬碰硬”的方式无异于是自取灭亡。在海军部署方面,乌在黑海地区拥有66个海军战斗和辅助部队,约11000名服役人员。相比之下,位于塞瓦斯托波尔的俄黑海舰队拥有2800多艘船只和25000名服役人员。双方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俄海军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也远胜于乌。对乌来说,宣布国家进行“战时状态”已经引发了国内不少关于波罗申科利用该事件为选举造势的猜疑。即使是在乌东冲突最严重的时候,乌也没有采取此类戒严令。乌也不会因此撤出2003年与俄达成的在亚速海和刻赤海峡开展合作的双边协议。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双方并没有撕毁该协议。单方面撤出只会强化俄对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
乌当下能做的是尽可能在外交层面争取更多的支持。西方国家在事发后也对乌进行了声援,一致表示捍卫乌的领土完整。美国方面,事发第二天美空军侦察机RC-135V即前往黑海水域进行侦查。美驻联合国大使黑莉在26日举行的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也对俄进行强烈谴责,称俄行为是“对乌克兰领土的无耻侵犯”。29日,特朗普在看完刻赤海峡事件报告后决定取消与普京在阿根廷的会晤;北约方面,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警告俄在亚速海和克里米亚的军事部署对地区形势造成威胁,要求俄尽快释放被扣军舰和人员;欧盟方面,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发言人以及法国、瑞典、波兰、荷兰等国政府均对事态发展表达了严重关切,呼吁双方降级冲突。但各方对乌的支持也只是停留在口头层面,要求乌政府保持克制,并不急于对俄施加制裁。从某种程度上来来讲,西方国家早已放弃了克里米亚。亚速海也很可能紧随其后。
作者简介:李莹莹,亚太智库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