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宜張開懷抱歡迎中國投資

亞太日報

text

中國嵐橋集團成功租賃澳大利亞達爾文港99年。資料圖

【亞太日報訊】(記者徐海靜)無論是否願意,來自中國的投資已經成為澳大利亞人不能無視的現象級經濟新動向。截至2014年,以累計投資計算,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七大投資來源國。

就世界範圍而言,中國也已經成為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之一。根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統計,2015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投資達到創紀錄的1180.2億美元,年增幅14.7%。2016年開年的頭兩個月,中國對外投資一點沒有顯示出減速的跡象。截至2016年2月18日,宣佈的對外投資項目已達到748億美元。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彼得·德賴斯代爾最近撰文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導致全世界出現中國投資高潮,最先是能源繁榮時期中國的國有企業在全球資源能源市場的投資。而接下來,中國私營企業的投資變得越來越重要,其投資領域跨越整個產業光譜,從農業、服務業到房地產業。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專欄作者詹妮弗·休伊特也注意到,除了那些蜂擁前往悉尼售樓現場的中國人之外,中國對澳投資其實呈現出諸多面貌:比如,在農業領域,對牧場、奶牛場的收購;在基礎設施領域,對港口設施的收購;在醫療保健領域,對連鎖醫院的收購等。

畢馬威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中國的對外投資將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其推動力在於中國公司對經驗、技術、品牌和人才的追求,對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視,對在中國國內市場佈局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計劃。因此,畢馬威預計澳大利亞的農業和食品、基礎設施、高端製造業、房地產在2016年仍將是接收中國投資較多的領域,而信息技術、醫療保健和交通將成為值得關注的新的熱點行業。

在2015年,中國投資給澳大利亞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嵐橋集團成功租賃達爾文港99年、中國投資收購基德曼牧場未果兩個案例。兩筆投資都因某些專家危言“澳大利亞國家安全受到威脅”而遭澳媒體炒作。

對於中國越來越多的赴澳投資,澳大利亞民眾應該怎麼看?不妨聽聽專家怎麼說。

作為澳大利亞研究東亞經濟最著名的專家之一,德賴斯代爾認為,必須認清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以澳大利亞的人口和經濟規模來看,要想實現經濟發展、成為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維持高生活水準和經濟安全、繼續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必須依靠外來投資。外來投資同時帶來新的理念、技術以及同國外市場的聯繫。允許外來資本流向那些能夠產生最多回報、最具生產效率的領域,不僅對資本的主人有益,也令接收資本的國家受益。

德賴斯代爾認為,來自新的、不熟悉的來源地的投資通常會引發社區某些成員的不安,但是對外國投資的反對意見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道理的。他強調:“使用國家安全作為為難外國投資的藉口是一個很爛的政策邏輯,會惡化投資環境,驅離那些能夠加強而不是削弱本國經濟和本國安全的外國投資。”

德賴斯代爾警告說,外國投資是不講情面的。一旦覺得受到敵對,就會改變態度,流向別處。他說,2005年至2012年間,澳大利亞是接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這是由於中國在鐵礦和其他自然資源領域的投資。在大宗商品繁榮期已成為過去的今天,澳大利亞必須同其他國家競爭,以得到更多中國在基礎設施、農業和其他行業的投資。

休伊特注意到,儘管在接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排名中位列前三,澳大利亞只在中國龐大的對外投資計劃中佔據相對平淡的位置。

對於外資,澳大利亞的外資審查委員會實行所謂“邊境”審查,即在外資真正進入澳大利亞之前審查其是否符合澳大利亞國家利益。德賴斯代爾說,一些國際資本市場上澳大利亞的主要競爭對手,比如英國,沒有此類外資審查制度,而是完全依賴國家現有制度和政策同時管理外資和內資。他建議,澳大利亞應該改革現有制度,從只有經過審查的外資才能進入,改為只有在發生錯誤時才關上大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