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子和玩具,這類低成本、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的產品曾經入不了一向視高收入、高技術、高附加值為圭臬的美國製造業的“法眼。然而最近,美國商務部正試圖說服企業主們,這些商品也可以在美國生產,並且獲利。
在剛剛結束的“‘選擇美國’夏季論壇上,主辦方美國商務部告訴前來參會的企業家們,襪子、玩具與信息技術服務和有軌電車一樣,也可以回流到美國本土生產。會議除了邀請惠而浦、沃爾瑪等大型製造業主和採購商外,還請來科樂思玩具廠和黎塞留制襪廠的代表,請他們介紹將工廠從海外遷回美國後取得的不俗業績和成功經驗。
商務部此舉凸顯了奧巴馬政府力促製造業回流的廣度和力度。奧巴馬在第二任期的首份國情咨文(2013年)中提出“讓美國成為新增就業和製造業的磁場,此後出臺一系列措施鼓勵企業回流。一年多來,美國強調大力振興屬於傳統強項的高端製造業,盡可能夯實中端製造業,同時不放棄紡織、玩具等處於價值鏈低端的消費品的生產。隨著美國國內外商業環境的變化,選擇回流美國本土的製造業企業的數量在增加。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上周發佈的一份報告認為,金融危機結束以來,美國製造業產出增加了30%。同時,2010年以來,製造業創造了64.6萬個就業崗位,為1990年以來的最快增速。
波士頓諮詢公司2012年對100家來自紡織、電子等產業的美國公司進行調查,只有7%的受訪者表示正在將工廠遷回美國。一年半後,這一比例升至13%。波士頓諮詢公司估計,重振製造業將為美國在2020年底帶來350萬到500萬個就業機會。
美國商務部長彭妮·普裏茨克在論壇上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回流正是看重美國強大的法制環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穩定的金融市場、世界級的大學、富有活力的供應鏈、穩定豐富的能源供給和強大的消費者群體。
商務部首席經濟學家蘇珊·黑爾珀在論壇上說,“美國製造具有許多優勢,包括可以縮短運輸時間和庫存交貨時間,以便更好地適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減少成本。在多數新興市場生產的產品運回美國銷售在登記、清關、運輸過程中需要耗費較長時間。
美國在人工成本上與別國的差別也在縮小。哈佛商學院教授威利·石的研究顯示,2000年初,美國製造業的人工成本是中國的10倍,這一差距在2014年縮小到3倍。降低生產成本曾是很多美國公司外包製造業的重要動因,但是美國家電製造商惠而浦集團主席傑夫·費廷表示,美國在勞動生產率以及適應市場需求的韌性等方面仍然比其他國家更勝一籌。同時,公司的調查發現美國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在美國生產的產品,這堅定了回流生產線的計劃。
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去年宣佈將在未來十年採購價值2500億美元的“美國製造商品。沃爾瑪負責美國地區的高級副總裁米歇爾·格洛克勒在論壇上表示,美國商品在眾多領域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沃爾瑪還將在5年內捐出1000萬美元,鼓勵紡織品製造和常規消費品製造的創新。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西奧多·莫蘭和林賽·奧爾登斯基的最新研究數據顯示,1988年至2011年間,美國製造業中產出增長最快的門類包括半導體、電腦、交通設施、鐵路車輛和醫療設備等。增長最慢的門類則包括服裝、鞋類、皮革製品、煙草、陶瓷製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