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不可替代,助力后疫情时代经济高速复苏

新京报网

text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特定背景下,我国召开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不仅彰显我国抗疫的成果,更将成为推动全球服务贸易恢复、发展的重要契机。今年服贸会主题定为“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突出了全球化因素与互惠共享理念。放在当前国内国际大变局下,也进一步显示了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服务贸易在“双循环”中越来越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就在于其在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大循环中正在并且还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方面,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重点、焦点。2010年-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名义增长4.8%,是货物贸易增速的2倍;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3%提高至23.8%。尽管遭受了疫情冲击,但全球服务贸易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只是目前这个潜力被非经济因素压抑着,还无法完全释放效能。

并且,相比于传统的货物贸易,教育、旅游、金融、医疗等服务贸易领域可替代性比较差,这也就意味着在疫情过后,服务贸易势必引来强势反弹。

另一方面,服务贸易也是我国开放转型的重点。仅从2020年上半年数据看,虽然服务贸易规模下降14.7%,但总体呈现趋稳态势,服务出口表现明显好于进口,贸易逆差减少,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例如,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在2020年上半年达到43.7%,提升了9.6个百分点。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服务贸易有着巨大的潜力。重要的基础在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占比为45.9%,比2018年提高1.7个百分点。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初步分析表明,服务消费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在未来10年-15年中达到60%左右的稳定水平。

▲王府井百货大楼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亮相服贸会。 图/新京报网

这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服务消费每年还有1-1.5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以服务消费为重点的消费结构升级,对服务贸易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回顾疫情暴发前的2014年-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7.8%,是货物贸易增速的2.2倍,是外贸整体增速的1.9倍。

激发服务贸易潜力,要再缩短投资“负面清单”

要看到,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仅为14.6%,不仅低于世界23.9%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欧盟、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在率先走出疫情阴影的情况下,依托于14亿人的大市场,我国服务贸易有望尽快转负为正,不仅成为释放国内需求的重要动力,而且成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

初步测算表明,到2025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美元左右,占外贸总额比重提高至20%以上。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奠定重要基础。

比如,在中欧经贸关系中,服务贸易方面的共同话题和共同关切逐步加大,并且成为中欧投资协定的重要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服务贸易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所言:“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服务业因其独特的轻资产、软要素等特点,更加需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发展生态。”比起货物贸易的有形化,服务贸易的开放更需要理念上的革新、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需要我们加大服务业开放的力度,加快推进市场开放进程,进一步缩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尤其是逐步放开服务贸易领域的限制。

同时,也需要我们加快引入国际标准、规范、规则,加大服务消费的有效供给,推动国内服务业转型升级,如此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而且可以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成为开好顶风船的重要策略。

从走向高水平开放、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看,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各项成果,值得期待。

□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