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是如何煉成的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王東明 吳登峰)參加勝利日閱兵的中國艦載機梯隊中,除長機外的其餘4名飛行員與兩名備份飛行員均為正在接受培訓的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

這6人是中國第四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此前已在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接受了超過3年的訓練。閱兵結束後,他們都將首次在遼寧艦上駕殲-15進行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訓練,訓練完成後他們將取得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資格認證。

那麼,中國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是如何選拔、訓練的?日前,記者走進中國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及殲-15所在的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

有統計表明,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風險系數是航天員的5倍、普通飛行員的20倍,目前全球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不超過2000人。

“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副部隊長戴明盟海軍大校認為,艦載戰鬥機與陸基戰鬥機飛行員相比,最大的特點在於工作環境不同:航母住艙狹小、噪音嘈雜,甲板上人員設備眾多,各類飛機起降頻繁,非常危險;艦載戰鬥機著艦時速度高,飛機鉤住阻攔索瞬間頸椎、腰椎要承受巨大衝擊;著艦和滑躍起飛可用甲板面積遠遠低於陸基,對操縱要求極高;海上缺乏可參照標誌物,容易產生飛行錯覺等問題……

“這樣的環境下,只有心理極其穩定、體格非常強健、技術特別精湛的飛行員,才能勝任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工作。”戴明盟說。

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選拔需海軍會同空軍、工業部門、科研院所及醫療系統的有關專家,在全軍戰鬥機飛行員中進行層層篩選,基本條件為:年齡在35歲以下,飛過5個機種,飛行時間超過1000小時,其中3代戰機飛行時間超過500小時,且多次參加過軍兵種聯演聯訓、重大演習任務。

此外,醫學專家還對飛行員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並設置不同情境、結合精密儀器,判斷飛行員是否具備“泰山崩於前而不驚”的心理素質。

中國艦載戰鬥機起降航母的課目,從陸基模擬訓練開始。走進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這裡有高高翹起的滑躍甲板、三面臨海的降落跑道和1:1複製的遼寧艦飛行甲板以上全部設施。

跑道上一塊被稱為“黑區”的區域,模倣了遼寧艦黑色的飛行甲板。在駕機起降航母之前,飛行員要在這裡進行上千次起降的訓練:按著艦所有技術動作和要求降落,隨即加速、復飛,週而复始。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在這裡一年的起降量,是陸基戰鬥機飛行員的5倍。

同樣,戰機可以在陸基滑躍甲板模擬滑躍起飛。但由於真實條件下戰機在航母上需逆風起飛而陸基甲板卻無法運動,工程設計人員對地區氣象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在陸基滑躍甲板的位置、方向上都採用了專門設計。另一項重要訓練是掌握航母上各種設備的使用,比如菲涅爾燈光——航母艦艉的助降設備。

“陸基上在模擬環境中的飛行,是為了幫助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找到最優的著艦航線,學會根據設備修正姿態。”戴明盟說,“經過反復的訓練,到真正上艦時就會‘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