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運而生的開拓性機制——專家解讀金磚國家成立新開發銀行和建立應急儲備安排

text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題:應運而生的開拓性機制——專家解讀金磚國家成立新開發銀行和建立應急儲備安排

新華社記者郝亞琳、劉錚

7月15日,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萊薩簽署協議,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這既是金磚國家在金融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合作成果,也是對全球現有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

此間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兩項開拓性的合作機制將對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持,也將幫助他們更好應對國際資本流動風險和金融動蕩衝擊。

“新開發銀行主要是為金磚國家的發展,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支持。這既是金磚國家的發展需求,也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黃薇說。

根據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發表的《福塔萊薩宣言》,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初始資本為1000億美元,由各成員國平等捐資,銀行總部將設在上海,首任行長將來自印度。

黃薇說,一方面,現有支持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市場經濟體發展的全球性機制,比如世界銀行,主要是針對欠發達地區幫助其脫貧,但金磚國家經濟增速較快,人均收入也在慢慢提升,已經不能取得世行貸款了;另一方面,基礎設施是金磚各國開展合作、保持發展的重要基礎,但基礎設施投入是長期投資,風險較大,商業機構更傾向於投資短期項目,而金磚國家中的不少成員儘管需求很大,但政府資金不足,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投資缺口,所以新開發銀行的成立將對各國基礎設施建設以有力支持。

她認為,雖然新開發銀行的定位是政策性銀行,由政府牽頭興建,但為了保持財務科持續性,它將以商業模式運行,因此,今後新開發銀行開始開展業務後,也將惠及金磚國家的普通企業和民眾。

“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較好的經驗和充足的產能,隨著新開發銀行的成立,金磚國家可能會有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這都有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基礎設施建設還將帶動各國間人員往來和經貿合作,普通民眾也能分享到經濟繁榮增長的果實。”黃薇說。

對於應急儲備安排,根據五國間協議,應急儲備安排初始資金規模為1000億美元,各國最大互換金額為中國410億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各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應急儲備安排將在所有成員國完成國內審批程序後正式生效。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表示,這實際是金磚國家用自己的外匯儲備聯手構築金融防護網。

“新興經濟體的匯率市場和資產價格容易受到衝擊而出現大幅波動。如果未來美國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利率大幅調整,可能引發新興市場國家的利率、匯率出現波動。所以,新興經濟體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戰略儲備。這個安排也會對一般國際遊資起到震懾作用,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他說。

黃薇說,現存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制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為各國所詬病,比如援助要附加很多帶有西方主觀意識的條款、應對速度不夠快等。儘管在區域層面也建立了一些類似機制,但因為金磚國家經濟體量較大,在各自區域中都很重要,一旦出現問題,區域性金融救助機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所以需要更大的能夠應對問題的平臺,應急儲備安排由此應運而生。

張茉楠認為,1000億美元的規模只是初步安排,如果未來有需要,應急儲備的規模還可以繼續擴大。

此外,分析人士表示,新開發銀行的成立和應急儲備安排的建立,也向國際社會傳遞出金磚國家正切實採取行動加強合作、解決問題的信號。這兩項合作不會對現有國際機制形成衝擊和挑戰,反倒有利於它們的不斷完善。

黃薇說,新開發銀行現在仍處於初創期,談不上對現有國際格局的重組,但從長遠看,它的出現意味著多邊開發銀行領域出現新的競爭者,將有利於其他銀行提高自己的運營效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