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中國有權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胡曉光)俄羅斯知名政論家、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塔夫羅夫斯基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美國執意推動南海仲裁案意在遏制中國,中國有權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將於7月12日公佈實體問題裁決。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單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關爭議提起仲裁後,中國政府多次強調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案的立場。中國認為,領土主權問題不屬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所調整的範圍。中國已於2006年依據《公約》規定做出聲明,將涉及海域劃界等事項的爭端排除適用仲裁等強制爭端解決程序。

塔夫羅夫斯基認為,美國圍繞即將作出的所謂裁決展開的宣傳運動意在遏制中國。與此同時,美國軍機、戰艦還頻繁進出南海海域炫耀“硬實力”。

塔夫羅夫斯基說,現在多數國際體系,很大程度上都是按照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在上世紀40年代設計的圖紙建立的。迄今為止,按照這些規則進行的遊戲,美國總是贏家。一旦顯示輸的兆頭,他們要麼另起一局,要麼掀翻棋盤。從原則上講,俄羅斯、中國都擁有與美國同等的權利,國際體系卻越來越經常地被美國用來損害俄中等國的國家利益。

“我認為,中國有權退出《公約》,”塔夫羅夫斯基說,“相信中國政府會做出正確、平衡的決定。”

塔夫羅夫斯基認為,菲律賓撤訴可能性非常小,因為已經走得太遠,美國根本不會允許菲律賓邁出如此勇敢的一步。

俄羅斯-中國分析中心主任薩納科耶夫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菲律賓及其幕後指使者採取的所有手段歸結為一點,就是想訛詐中國。對於菲律賓以及支持菲律賓打“南海牌”的國家所採取的行動,中國作出的反應是正確的。

在薩納科耶夫看來,中國的立場是:處理南海問題,當事國要用同一種法律語言交流。如果這種法律語言不起作用,就可能退出,採取自主行動。“我認為,中國不會上(南海問題當事國和域外國家)挑釁的當。”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7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共同會見記者時說,關於南海問題,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有關爭議,是中國政府始終堅持的一貫立場。與此相反,那種拒絕對話、不經當事國同意單方面推進所謂強制仲裁的做法恰恰違反了法治精神,扭曲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宗旨,不僅不利於和平解決爭端,還會進一步激化緊張局勢,理應受到一切主持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共同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