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投資或遇限流 暫緩資本流出對沖貶值壓力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據路透社11月28日報道,人民幣貶值預期陰霾籠罩之下,中國正多管道圍堵境內資本流出,企業海外投資亦難倖免。據多位銀行業人士透露,監管層將對六類特殊性質的對外投資業務實施規範監管,除非有相關部門批文,否則原則上不予備案或核准。

2016年1月21日,百元面值的人民幣紙幣和美元紙幣。圖/路透社

分析人士指出,增加對海外投資的限制可能會暫時減少一定的購匯壓力,但人民幣貶值預期不改,且境內企業和居民全球配置資產的趨勢也不會改變,資本仍會找各種管道流出。

據一位中資行資管部人士提供的根據央行近日會議整理的內部會議紀要顯示,被限制的業務包括:國有企業境外購買或開發中方投資額在10億美元及以上的大宗房地產;中方投資額在10億美元及以上的非主業大額並購和對外投資;以及中方投資額在100億美元及以上的特別大額對外投資專案;投資額在10億美元(含)以上非主營專案大額並購投資專案。

“我們沒收到檔,但是接到了國資委的電話,內容差不多,但沒這麼細。”一位央企外匯主管稱。

他並表示,這個措施對該公司影響不大,因為最近沒有海外投資的計劃,且海外融資管道比較通暢,如果有海外投資也不會在境內購匯,“不過現在海外投資確實不容易。”

據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介紹,最近企業資金出去越來越難,央企都在找管道。

“對我們應該有一些影響,不過我們在香港有公司,有外匯,好多境外專案直接讓海外出資。”一央企資管人士表示。

上述會議紀要並顯示,海外投資受限制業務也包括合夥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10%以下小比例參股境外上市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母小子大和快設快出的對外直接投資,和境內資本參與境外上市中資企業退市操作。

另外,對於資產負債率過高、淨資產收益率過低的企業的對外投資業務也應關注。對於目前發改委已經審批的對外投資專案,應按照上述意見辦理。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強境外放款業務管理。這些措施將執行到2017年9月底。

當前不斷加大的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令資本流出壓力積聚,監管層對此亦多加防範。兩位消息人士上周五透露,中國央行上海總部日前對轄內銀行進行口頭指導,要求加強對外省市資金流入上海自貿區的盡職調查,警惕其以虛假大額境外投資借道上海自貿區流出。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央行、外管局四部門週一則稱,中國對外投資的方針政策和管理原則是明確的,將堅持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對外投資管理方式,按有關規定對一些企業對外投資專案進行核實。對於上述央行會議,中國央行則暫時不予置評。

暫緩資本流出,對沖貶值壓力

對於上述海外投資限流舉措,一股份行外匯交易主管認為,對資本流出不會有太大影響,“購匯可能暫時少一點,對央行來說就是少放點子彈,但只是延後一些,該投的還是要投,而且會特別想去投,可能越不讓投大家就越想投。”

商務部此前公佈,中國1-10月境內投資者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ODI)同比增長53.3%至1,459.6億美元;10月當月ODI同比增長48.4%至117.4億美元。

“我們近期公司在加大海外投資力度,主要是為了全球佈局,也有避險的考慮。”一位大型民營企業的管理層表示,“不過我們的一些海外並購計劃可能受到美國政策的影響。”

據她介紹,公司有海外融資平臺,還發了很多美元債,並購計劃並不受購匯政策的限制;但是美國對中國收購企業的收購動機審查會特別苛刻,擔心很多中國企業並購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解決美國企業的問題,而主要是為了對沖匯率風險。

“寫收購動機的時候,我們以前還能寫避險,現在都不敢寫了。”她稱。

亦有中資行外匯交易員表示,近期監管層的窗口指導有所增加,不僅讓銀行自營盤限制規模,且對銀行的外匯牌價都有指導,價格上鼓勵結匯不利於購匯,但客戶依然是淨購匯。

“之前也聽一些企業說收到指導,內部規定要慢慢把海外的資金撤回來投放在國內。但是在境外投資一些非標資產,年收益8%-10%是很容易的,而且明後年估計人民幣還要貶值,他們都寧願在境外投。”她稱。

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美元指數勢如破竹,人民幣屢創近八年半新低,不足三周已跌逾2%。而急速貶值亦激發了更強的貶值預期,客盤購匯意願強勁,結匯意願不足。在連續放任約10天後,監管層開始出手維穩控制貶值節奏,而對資本流出的收緊也在情理之中。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和社科院世經政所副研究員肖立晟此前撰文稱,非常贊同當前中國央行加強資本管制的舉措,並認為管制措施必須加強而不能削弱,雖然資本管制副作用巨大。但他們也建議,資本管制的方式應盡可能運用間接的方式,例如托賓稅,經歷減少因為管制導致的價格扭曲。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周日則強調,中國是開放經濟體,資本有進有出是正常的,儘管近期對外直接投資(ODI)比外商直接投資(FDI)要多一些,但觀察ODI的結構看,大多數投向海外高新技術企業股權、用於打開拉美市場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經濟主體出於經濟下行、營商環境等因素的擔憂,表現出較強的向外尋求安全資產的傾向。但誰也無法忽視中國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隨著中國經濟回升、體制機制改革和營商環境的改善,出去的資本還是會回來的。”他稱。(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