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據新華國際報道,當敘利亞3歲小難民艾蘭“臥睡”海灘的慘劇震驚世界之時,難民危機叩擊著歐洲乃至世界的良心。艱難時勢喚英雄,而德國總理默克爾適時展現了其“鐵娘子”的風範。
剛過去的周末,默克爾一聲令下,成千上萬的難民得以從匈牙利踏上德國的土地。對於這些難民而言,曆經千難萬險,德國儼然成了希望和新生的代名詞,默克爾就是他們的“大救星”。難怪許多難民手拿默克爾的巨幅圖片,口中喊著默克爾的名字“安——吉——拉!”
當一個周末就湧進2萬難民,當以數十萬計的難民正行進在前往德國的海上、路上,默克爾宣布德國接納“無論從何處踏進歐洲土地”的難民,稱歐洲有能力接納“全球的所有痛苦”,展現的氣魄足以傲視歐洲。君不見,法國宣布接受2.4萬,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未來3年有條件接受2萬難民,僅德國一個周末的數字。兩相對比,默克爾的豪氣得到了廣泛贊譽,更是鞏固了其歐洲頭號領袖的地位。
然而,必須承認,默克爾的決定是一場曠世賭局——牽系其政治前途,甚至德國的國運。當下,難民潮還在一波接一波地湧來,歐洲還在就統一難民政策扯皮,德國內部對立嚴重,賭局風險之高不言而喻。
人們不禁會問,默克爾此舉是一時興起的意氣風發,還是心思熟慮的重大決策?這就涉及一個“理智與情感”的悖論。
從“情感”上說,大致有三大因素:
其一、戰爭難民和國家暴力的犧牲者必須獲得幫助——這是歐洲人道主義的核心組成部分,這是幾乎所有歐洲精英階層普遍接受的基本價值觀。默克爾亦不例外。
其二、德國深受社會民主主義影響,認為人們應該享有基本的生活條件,不僅是德國人,也包括來自中東和北非地區的難民。更何況,默克爾來自東德,而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大批東德人曾經繞道匈牙利從奧地利進入西德,默克爾能夠理解難民的處境,感同身受。
其三、作為牧師的女兒,接納和救助成千上萬的難民體現了其樂善好施的本性。
從“理智”上說,按常理默克爾應該慎之又慎。數以十萬計的難民湧入國土面積和中國雲南省差不多大的德國,是一個巨大、複雜的社會工程。原因很簡單:難民要吃飯、穿衣、睡覺,要學習要工作要發展,與本土居民發生社會文化沖突不可避免……從這個角度上看,默克爾的決斷貌似是“情感”占了上風,默克爾的下賭注有輕率與魯莽之嫌。
然而,從默克爾的過往曆史看,任性不在默克爾的詞典裏,謹慎是這位前物理學家的座右銘。默克爾上臺後曾面臨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兩大挑戰,“鐵娘子”總是先觀察,不輕易表態或行動,其謹慎和精打細算到了讓輿論詬病的地步。但一旦決定,“鐵娘子”就雷厲風行,不為輿論所左右。
其實,默克爾的決斷並非任性,其背後團隊應該從民意、經濟、社會等諸多方面深入地做過功課。
首先,德國民眾對接納難民持正面態度的占多數。由於有戰後重建那段悲慘的曆史,德國社會有同情心的人不少。民意測驗表明60%的人們相信,德國有能力吸收難民。正因為如此,當難民抵達慕尼黑、法蘭克福等地之時,許多民眾自發前往送水、送衣、送食品。
其次,戰後由於勞動力緊缺,德國曾從土耳其、越南引入了成百萬的移民和難民勞工,對接納難民有著相對寬容的心態,亦有一定的經驗。
最重要的是,從經濟發展角度看,接納難民是一次解決人口和勞動力萎縮難題的“新機遇”。目前德國8000多萬人口中,適齡就業人口大約4600多萬,但若無移民加入,30年之內這一數字將縮減到2900人,德國社會經濟發展將遭遇人口瓶頸而難以為繼。
一些經濟界人士歡迎“可控制移民”。當前,德國的失業率很低,一些行業面臨用工荒。因此,外來移民的加入有利於改善缺工窘狀。更何況,移民大部分是年輕人,近一半是18歲到35歲之間,是“老齡化”德國所歡迎的。而且,從敘利亞來的難民許多接受過良好教育,許多屬於中產階級,不僅懂得英語,還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一份研究報告發現,2013年的難民申請者中,13%擁有大學學曆,25%以上高中畢業。
說這是一場賭局是因為,德國內部反對難民的聲音也不少,默克爾需要智慧去化解。從民間來說,此前約200個難民避難所被騷擾破壞,甚至被縱火,上周末又有三個避難所被騷擾。從政治上說,一些右翼小政黨會興風作浪,利用難民問題大做文章。從操作上來說,難民湧入讓相關政府機構不堪重負,一些學校人滿為患,治安問題突顯,因而連默克爾自己陣營裏都有埋怨的聲音。因此,德國副總理加布裏爾直言不諱地說,應對難民潮是德國“統一以來最大的挑戰”。
從整個歐洲來看,各國意見不一,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甚至公開指責默克爾給難民制造“虛假的幻想”。面對被撕裂的歐洲,缺乏施壓手段的默克爾很難做到振臂高呼應者如雲。如何在維護歐洲團結的情況下形成統一、可行的難民政策,是巨大的挑戰。
所以,默克爾是在“走鋼絲”,但她不會無限下注,而是會適時調整難民政策。德國政府宣布今年湧入難民總數將達到80萬,這可能就是默克爾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