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一帶一路”提出后,已經變成了我們全民族的愿景,已經變成了中華民族走進世紀舞臺的一項重大戰略。——全國政協外委會委員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于洪君
提出這樣一個偉大的構想和戰略,應該說它首先是基于中國改革開放 30 多年取得了巨大成果,同時也是我們對自己的綜合國力充滿自信的表現,是我們對自身國際影響力充滿自信的表現。
另一方面,現在的國際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國際力量對比的改變、呼喚著中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為人類文明進步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所以“一帶一路”是時代的呼喚,是人類社會對我們的期待。正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提出的“一帶一路”,我想我們要對此有充分的估計和認識。
另外,也要看到我們自己對國際形勢、國際關系,我們同外部世界的聯系也有了很多新的變化,我們的認識和理念也有很多的發展。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不移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盡管國際形勢錯綜復雜、我們的周邊地區還面臨著許多挑戰,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嚴峻的挑戰。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訴求沒有改變。所以基于這樣的認識和判斷,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這些年就國際關系問題提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主張,而沒有這些認識上的突破,也就沒有“一帶一路”的新構想、新戰略的提出。所以我講要充分認識“一帶一路”提出的時代背景。
我們還要充分認識到“一帶一路”的實施不是中國自己的一廂情愿,也不是我們一個國家能夠完成的事情,它是一個協作曲、交響曲,而不是獨角戲。要實現這樣一個宏大的構想,要動員沿線 60 多個國家,幾十億人口,發揮國家的優勢和潛力,首要一點是政策溝通,這是前提和保障,沒有政策溝通,沒有國際社會,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我們理念的認識和認同,我們是很難做到的。我們還要做好宣傳輿論工作,政策溝通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做好宣傳,另外,也要做好智庫之間的交流,做好國家相關機構之間的溝通。我們在這里自己設計不行,我們設計的一些計劃、方案、項目,一定要與其他國家的發展愿景、發展計劃相互溝通、協調。
建設“一帶一路”,實現這樣一個構想,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它是一個異常復雜、艱巨,甚至可以說是相當長期的歷史任務,不是三五年能完成,甚至也不是三五十年能完成的。它要經過幾代、十幾代甚至幾十代才能完成,設想一下,周邊這么多國家,搞基礎設施哪是三五年能完成的?
我們倡導“一帶一路”這個宏偉愿景,要從中國邊境地區展開來,我們自己的源頭都沒做好,那可不行。所以搞好“一帶一路”首先要搞好我們自己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搞好我們的西部、北部、西南部、南部這些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任重而道遠。要考慮到不同國家的歷史、風俗、習慣、法制、文化等,我們必須要按照國際標準辦事。一定要有開放的、包容的心態,合作共贏的心態去穩扎穩打地推進項目,操之過急、急功近利,一定會半途而廢。我們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代人、一代人做下去,最后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與整個世界和平發展繁榮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