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悶| 芭蕾王子:“幸福靠自己種”

亞太日報

text

魏巍在排練中。 圖/亞太日報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李豫川

電話裡飄出魏巍的聲音,淡淡的東北味兒,透着歡喜。

猴年春節對於魏巍來說意義甚大。在香港奮鬥了近十年的他已在沙田置業,父母在這個春節從東北老家來到香港過年。在香港,魏巍締造了自己的“家”,他說,幸福需要自己種。

初見魏巍是在香港文化中心的舞蹈室。由於排練,他比約定時間稍晚到達,滿頭大汗的他一見我們便連聲道歉。一時間,我很難將眼前這個熱誠樸素的80後大男孩與聚光燈下那個高傲的芭蕾王子聯繫起來。《睡美人》、《羅密歐與茱麗葉》、《胡桃夾子》,魏巍用十年時間成為香港芭蕾舞團的首席舞者。

《舞者》拍攝組在香港文化中心準備與魏巍的首次見面。 圖/亞太日報

這一路,有淚有笑!

母親發現了魏巍的藝術天賦,恰逢1993年瀋陽一所院校開設芭蕾舞專業,魏巍自此與芭蕾結緣。那時,芭蕾在中國大地上還是新奇玩意。在北方的這所學校裡,從學生到老師,幾乎是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地探究如何演繹芭蕾的優美。跳舞的最佳年齡是10歲,而魏巍“出道”時已經12歲。苦嗎?很苦!當被問及舞校時光時,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淚水無用 擦乾淚扎實做事

提升身體軟開度的素質課令魏巍終身難忘。過了近二十年,他提到這個詞依然深吸一口氣,“一個字,痛”。每天清晨和晚上,壓腿、提腿、掰腿。教室裡,孩子們痛得哭天喊地,老師絕不“心軟”。每天的訓練目標必須完成。淚水無用,只有擦乾眼淚扎扎實實做事——少年魏巍已經領悟到這個道理。

嚴師出高徒。正因中國內地芭蕾老師們的“嚴酷”,一批批優秀的中國芭蕾舞者才能閃耀於世界舞台。業界公認,中國內地出身的舞者基本功非常扎實。魏巍說,小時候練習,老師對每個動作都摳得仔細,即使手指間的動作也須達標。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真真的!

幸運垂青勤奮者。經過十年苦練,在魏巍大學畢業時,亞洲頂尖的專業古典芭蕾舞團之一的香港芭蕾舞團到學校挑選演員。老闆和芭蕾導師看中了魏巍。而在維多利亞港畔,這個北方男孩又走過自己的第二個十年。

魏巍在排練中。 圖/亞太日報

成立於1979年的香港芭蕾舞團同香港這座城市一樣,中西合璧。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舞者在這裡跳出美麗,舞出精彩。頭天進團,一下子被眾多黃頭髮、藍眼睛的舞者們包圍,魏巍很興奮。“以前家鄉的外國人不多”,外籍舞者有着令人驚豔的線條和氣質。不過馬上,語言交流便成了難題。英文是這個國際化舞團的通行語言,只有說英文才能和周圍人交流,融入舞團,也才能真正了解芭蕾。為儘快擺脫用肢體語言溝通的窘境,魏巍惡補英文,字典不離身。他憨憨一笑說,自己現在的水平不錯,導師上課只講出一個單詞,他便知曉意思。

別人付出100% 我要付出200%

群舞、領舞、獨舞、首席,這是香港芭蕾舞團的四個級別。成為首席是舞者們的目標。魏巍跳了四年群舞,後因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突出表現被破格升至獨舞。2013年幸運之神再度眷顧,魏巍升任首席舞者。那天,演完《睡美人》,港芭藝術總監歐美蓮拿着麥克風徑直走到舞台,宣佈了這一消息。“聽到自己的名字,我淚奔了!”,魏巍形容自己當時的感覺如中六合彩。

香港芭蕾舞團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舞者。 圖/亞太日報

歲月流轉,漫漫十年,從群舞到首席舞者,魏巍滿懷感恩地說自己幸運。但相信幸運背後,必是旁人看不到的付出。香港是個競爭殘酷的城市,有能力者才能吃飯,才吃得好飯。

舊版《胡桃夾子》着重技巧性,舞蹈編排極具挑戰。整部舞劇,女舞者的腳幾乎不着地面,他要不斷拋、接,很累;《羅密歐與茱麗葉》需排練比劍,手破了腫了是常事,包上傷口再繼續練;長期托舉女舞者,魏巍的腰和膝蓋都有傷,動不了時就吃止疼藥。雖明知道吃藥有副作用,但演出需要時必須頂上去;做高難度跳躍動作,腳落地時踩到了舞台上的小珠子,就算疼地汗水濕透了衣服也要堅持演完,至今留下後遺症;動作一遍遍做,單調乏味,不斷地重複是對體力和精神的雙重折磨。魏巍說:“別人付出100%,我要付出200%”。

有夢要圓 感恩父母

去年聖誕季,港芭新版《胡桃夾子》票房大賣。許多內地觀眾專赴香港看劇,其中不少是家長帶着學芭蕾的孩子來看。看着這些孩子,魏巍想起曾經的自己。他說,以所愛為職業太幸福,有夢就要圓。對於外界多認為芭蕾男舞者是綠葉,魏巍說,沒有亞當就沒有夏娃。男舞者是芭蕾世界不可缺的重要部分。“當然,我們是不立腳尖的!”魏巍強調,男舞者的任務是讓立在足尖上的女舞者更美,更穩。

魏巍說,男舞者的任務是讓立在足尖上的女舞者更美,更穩。圖為來自四川的舞者劉昱瑤。圖/亞太日報。

已是亞洲頂級芭蕾舞團首席舞者的魏巍,胸懷大志,下一個目標是要帶動香港芭蕾舞團成為世界級舞團。窮孩子學藝術極為不易,一個北方人在香港不斷追夢的過程中,魏巍感恩父母。回望過去,父母為供他讀書在夜市擺攤,又為賺更多錢,父親出國當洗碗工……提到這些,魏巍這個七尺男兒的眼圈紅了,“沒有他們堅持,我不會大學畢業,不會來香港,也不會有今天”。

春節後,魏巍又要出發開始北美巡演。祝在香港奮鬥的魏巍們猴年“猴賽雷”!

香港不悶·李豫川 作者簡介

李豫川,成都人。

埃及解放廣場洶湧的人潮,利比亞班加西此起彼伏的槍聲,這一切讓我體會到“記者”的含義,明白了用筆書寫的意義。在埃及兩年工作的經歷,也讓一個嬌憨的女孩踏上了自我發現的旅程。

2013年春天,惜別古老的尼羅河,來到維多利亞港畔,中東的轟烈已成雲煙,眼前展現的是“東方之珠”的動感。我喜歡漫步於港島上環的古老街巷,在市井小店裏品嘗鮮蝦雲吞。幸福,其實就這麼簡單而實在!

在香港,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一盞復古燈、一台筆記本,我享受在香港的夜裏碼字,記錄不是為了刷新自我的存在感,或證明在熱點、重大事件中的“我在場”,而只是源於一顆熱愛“寫字”的心,一股想要分享美好的勁兒。我的字裏行間,只想體現那些豐富的人、有趣的事、真實的日子。

當你刷完屏,能輕輕歎一句,“噢,香港原來是這樣!”,這便足夠!香港不悶,也許比你想像的更豐富!

來吧,讓我們一起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