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觀察:從地緣政治看香港的“天命”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近日,香港一部人發起所謂“佔領中環非法集會,嚴重擾亂了香港的社會秩序,影響了香港的經濟民生。香港的命運成為了世界近期的一個的焦點。10月3日,《聯合報》發表題為《香港之亂:冷暖不知命運》的評論文章,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香港歷史,解析香港未來“冷暖不知的命運。

地緣政治造成的徹底依賴

文章從十九世紀的香港說起,稱當時的香港只是一個小漁村,人口稀少。而鴉片戰爭時期中國的戰敗導致了香港角色的變化。【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讓清政府被迫把香港和九龍半島割讓給了英國。然而香港島加九龍半島因幅員太小而不可能自給自足。

於是英國又於1898年逼迫清政府簽訂【拓展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兩百多個島嶼,通稱為“新界,為期99年,1997年07月01日到期。新界占香港區域面積的88.6%,將近九成。

文章指出,香港與九龍屬於永久割讓,新界是租借的;但是地緣政治導致了香港與九龍對新界徹底的依賴。香港最大的貨櫃碼頭是在新界的葵青區,如果沒有新界,香港與九龍不可能存活。

香港回歸的必然性與英國的干擾

1982年9月,在新界租期即將滿約之時,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會談,要求繼續租借新界,然而英國根本沒有談判的本錢。中國人的策略是不談新界的租借如何延期,只談香港與九龍如何歸還。

1984年9月,鄧小平對訪華的英國前首相希思說,主權交換治權不可行,如果英國不改變態度,中國將單方面公佈解決香港問題的方針。一個月後,英國首相回信同意在中國建議的基礎上繼續談判。在隨後的兩論談判中,英國確認不再堅持香港由英國治理,也不謀求任何形式的共管,並且同意在1997年7月歸還香港與九龍的主權與治權。

文章說,在1983年12月到1984年9月期間的22輪的會談中,英國的態度反覆,不斷地違背第5輪與第6輪談判所同意的事項,譬如要求中國承諾不駐軍香港、要求英國駐港官員的地位高於其他國家的駐港總領事……等等。

英國的主張實際上就是要把未來的香港變成英國能夠影響的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實體,直接抵觸中國的主權。

文章稱,從這些無理的要求就可以很清楚看出西方帝國主義對香港的態度和對中國的意圖。

在爭取主權與爭取治權都遭到失敗後,英國就改變戰略。

文章稱,英國一方面要製造光榮撤退的景象,例如在離開前興建了赤臘角國際機場(即香港國際機場),耗資兩百億美元,是全世界造價最貴的機場。

另一方面要製造香港離開英國就陷入悲慘的景象,在回歸前用房地產吹起經濟泡沫。

文章說,英國人非常清楚香港的土地不值那麼多錢、香港的人力也不值那麼高的薪水。但是香港是個錢的世界,英國利用銀行貸款帶動香港房地產上漲,這就刺激香港人的貪念開始追高,加速了房地產的飛漲,香港人覺得自己非常富有,頭腦發熱、市面一片繁榮,很快就形成泡沫經濟。等到中國接手,房價直落,股市狂跌,大量香港人破產。

英國統治香港一百五十五年從來不談民主,鞭刑抽打港人的時候也從不談人權。自從與中國達成政權移交後就開始大談民主和普選,鞭子一放下來就開始大談人權。英國在港英政府安排效忠英國的香蕉華人為官,這就方便政權移交後間接控制香港。

寄生於中國大陸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香港在割讓給英國以前是一個居民自食其力的小漁村;然而英國佔領香港,把香港建設成了英國對中國的轉口港後,香港就發達了。

文章認為,此時香港人是寄生在中國大陸的一群人,香港人優裕的生活是建築在香港成為西方世界在中國的橋頭堡上。這是西方人的驕傲,香蕉華人的光榮,中國人的恥辱。

香港經濟真正的騰飛起於中國的改革開放。被西方封鎖將近三十年的大陸,一旦政策從自力更生變成改革開放,需要從西方引進的物質是巨大的。

文章引用數字顯示,香港的恒生指數1978年以前接近500點,1998年達到18000點,20年內翻了40倍。沒有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巨大的需求和西方國家在轉口貿易的操縱,香港經濟是不可能騰飛的。

香港的邊緣化命運

文章稱,香港的明天並不會更好。 地緣決定一切,香港未來必定被邊緣化。香港的繁榮是畸型的,是政治操縱下的氣泡,這個被英國吹起的泡泡終歸是要破滅的。 真正把香港全面邊緣化的城市是廣州。

文章稱,如果沒有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香港現在最可能的情況仍然還是一個小漁村。因為香港沒有成為一個商業大港的地理條件。

文章指出,一個優良的海港要成為商業大港,它必須具備一個條件,那就是擁有廣大的腹地。腹地就是一片廣袤的土地,上面有大量的優質人口與龐大的生產。「廣袤的土地」與「大量的優質人口」僅僅是「龐大生產」的保證,重點仍在「龐大的生產」。

商業大港唯一的功能就是物流。如果一個海港沒有龐大的生產作為腹地,就無物可流,那麼要這個港口做什麼?

文章分析了處於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港的優越性,指出珠江的出海口在廣州,這就決定了珠江流域的商業大港是廣州。

文章說,廣州位於東江、西江、北江的匯合處,處於珠江三角洲的北端,是中國華南的最佳出海口,擁有廣大的華南作為它的腹地。珠江三角洲是非常富饒之地而且人文薈萃,同時還有著巨大的工業生產基地。方圓5百公里之內不可能有任何港口可以取代廣州。

文章指出,香港的工業生產能力是零,且遠離工業生產基地,同時,香港人的高收入造成了香港港口的高運作成本,完全無法與廣州港競爭。

香港的“天命

文章稱,香港只有在一種情形下不會被邊緣化,那就是香港發起政治遊說並且動員國際輿論向北京的中央政府施壓,要求中央政府不斷地為香港輸血,北京政府在這個壓力下屈服。而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就在這麼做。

文章說,**港對英國而言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因為它吸中國的血。英國不需要花費任何成本,控制一天就可以抽一天的稅。這是無本生意。

香港對中國而言則是穩賠不賺的虧本生意,因為它只會也只能吸中國的血。香港沒有賺外國錢的能力,中國擁有一天就賠一天。**

然而香港這個“賠錢貨中國非拿回來不可,因為香港不但是一個歷史問題牽涉到中國歷史的榮辱而且是一個現實問題因為它提供西方世界一個收集情報的場所、滲透中國的橋頭堡和製造反中事端的前哨基地。

香港的繁榮是違反自然的,是政治與時代扭曲的結果。香港回歸的意義在雪恥,不在那個小島本身。

香港的表面價值是虛的。不論香港是否回歸中國,香港都要回歸天命。

中國有能力維持香港的繁榮,但是中國要為香港生一場大病,延長了中國崛起的時間。

今天香港已經回歸中國,但是香港與大陸之間仍然非常地不調和,因為香港人的收入不合理的偏高、香港人抗拒融入中國。

文章稱,香港已經成為中國長期沉重的負擔。套一句商業術語,香港是中國的負債,不是中國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