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中國經濟能否保持中高速?肯定!中國經濟是否面臨硬著陸?不存在!對於當前有關中國經濟的最熱話題,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王國慶給出了直接回應。
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作為每年全國兩會的首場重大活動,政協新聞發佈會因其涵蓋範圍廣、影響面大而受到廣泛關注。而今年首次亮相的王國慶此前“越是敏感問題,越要想辦法說清楚”的表態,也吊足了外界的胃口。
對於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王國慶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總體“氣質”仍然很好,不存在“硬著陸”的問題。在解釋原因時,王國慶列出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這個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四個理由。他同時表示,面對世界經濟艱難復蘇的嚴峻形勢,各國必須同舟共濟,要不斷擴大利益匯合點,而國際產能合作就是這樣有利於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匯合點。
四個“不變”支撐經濟中高速增長
經濟增速放緩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焦點。在今年兩會的首場發佈會上,記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經濟是否能保持中高速增長。
對此,王國慶斬釘截鐵地給出了“肯定”兩個字。他表示,去年中國經濟增速儘管有所放緩,但是放在全球這個坐標系上看依舊“鶴立雞群”,6.9%無論從速度上還是從增量、品質上看,都是可圈可點的。
王國慶表示,儘管世界經濟形勢異常複雜,但“我們對中國經濟是充滿信心的”。他隨即提出了上述“四個沒有變”,而這些不變,是他認為可以支撐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理由。
對於有記者提出西方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硬著陸”的看法,王國慶則表示“硬著陸”這個概念不存在。“中國經濟總體情況是好的,所以不存在‘硬著陸’的問題,他們擔心多了。”王國慶說,“如果別有用心想‘唱衰’中國,可能結果不會讓他滿意。”
王國慶的說法,也反映出決策層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判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此前在會見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時表示,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好,運行處於合理區間,中國政府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經驗豐富,政策儲備和工具充足。
李克強同時表示,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動能的迅速成長和傳統動能的改造創新,會為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提供有力支撐。
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侯永志等人近日撰文稱,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正處於結構轉型和速度換擋期,勞動力供給、資源環境成本、技術追趕空間和外部市場需求等因素正在發生變化,但無論是從需求側看,還是從供給側看,中國經濟都仍然具有實現較快增長的潛力;無論是從已有的政策效應看,還是從可供以後選擇的政策工具看,中國都有條件把增長的潛力變為現實的增長。
外企在華投資環境沒有惡化
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的外商投資政策也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昨日有記者提出外企在華投資環境惡化時,王國慶列出數據表示,不支持“外企在華營商環境趨於惡化”的說法。
王國慶表示,2015年底前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15年中國吸引外資同比增長5.6%,儘管放緩但還是增長。去年1月份到11月份,在中國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11%。“外企在華營商的環境並沒有惡化,而且在不斷地優化。”他說。
同時,對於未來的政策走勢,王國慶還強調,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為各國在華投資企業創造良好投資環境的政策不會變,保護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政策不會變。
也是在同一天,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發佈會上表示,商務部將加快修改“外資三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和《中外合作企業法》),制定外國投資法,並爭取今年報送全國人大審議。
沈丹陽表示,初步考慮是,一要繼續完善投資環境,進一步增強外資對華投資信心;二是把利用外資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區域結構緊密結合起來;三是要加強外商投資法律體系建設,加快修改“外資三法”;四是進一步減少外資准入限制性措施,積極引導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
外商對華投資的積極面不僅體現在政府數據上。華南美國商會近日公佈的《2016年中國營商環境白皮書》顯示,外資企業普遍對今年的中國經濟前景持審慎樂觀態度。
具體來看,246家受訪企業2015年的實際再投資額大於預算再投資額,同時所有受訪企業2016年再投資預算總額同比上升8.79%,接近15%的受訪企業將在今年對中國預算再投資5000萬美元以上。以此推算,華南美國商會2300多家會員企業2016年的再投資預算總額將超過130億美元。
星巴克CEO霍華德·舒爾茨更於近期表示,堅定看好中國經濟,並計畫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未來5年每年在華開設500家新店。
政協多次調研國際產能合作
在化解過剩產能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加快國際產能合作,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政策的重要部署領域。
王國慶稱,去年全國政協組織委員就這一專題在國內外作過多項調研。許多鮮活的案例都說明,面對世界經濟艱難復蘇的嚴峻形勢,各國必須同舟共濟,要不斷擴大利益匯合點。
在談到國際產能合作的意義時,他表示中國質優價廉的裝備和產能“走出去”不僅有利於中國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同時也有利於相關國家加快發展、擴大就業。
王國慶舉例稱,在去年舉辦的“中國-東盟產能高層論壇”上,發言的代表都認為中國和東盟雙方在產能合作方面基礎好、潛力大,有利於推動東盟各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促進地區經濟融合和發展。目前,中國同哈薩克斯坦、埃及等十多個國家簽署了國際產能合作協議,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兩國的產能合作已經達成52個專案,總金額超過240億美元。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政協獲得的材料也顯示,為了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政協去年也作出了許多努力。例如,全國政協去年在浙江省調研時,臥龍集團負責人表示,正在為跨國並購中所產生的國內外“雙重繳稅”問題而犯愁。
政協委員調查後發現,這個問題其實當前已經基本得到解決,目前中國簽訂的避免雙重徵稅協定覆蓋美日德英法等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南非、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企業還會遇到問題,有些是對國家政策、國際合作規範不了解所致,也與仲介組織發揮作用不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