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 2》要上线了,BBC 的口碑纪录片是怎么诞生的?

亚太日报

text

10 月 30 日下午六点,BBC 的《蓝色星球 2》将在腾讯视频上线。

关注 BBC 纪录片的人一定不会对蓝色星球这四个字陌生。《蓝色星球》2001 年首播,吸引了将近 1000 万的收视关注。这部探索海洋类的纪录节目共销往全球 240 个国家,并获得了两项英国学术电视奖和两项艾美奖。

从《蓝色星球》到《蓝色星球 2》的这 16 年,BBC 还推出了另外一个系列,聚焦生物群系的地球脉动系列:《地球脉动》2006 年播出,《地球脉动 2》则于去年与观众见面。同蓝色星球系列一样,地球脉动系列同样引发了如潮的好评和关注,也让两个系列背后的制作单位和幕后人员为更多人知晓。

负责制作蓝色星球和地球脉动系列的是 BBC Studio 的自然历史部(Natural History Unit)。这个专攻自然历史以及野生动植物系列的电视、广播以及网络材料制作的部门成立于 1957 年,如今每年能制作出 100 小时的电视节目内容和 50 小时的广播内容,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野生纪录片生产库。

10 月 27 日,《蓝色星球 2》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闵行校区举办了超前放映。活动请到了《蓝色星球 2》的制片人奥拉·多尔蒂(Orla Doherty)、《地球脉动 2》的执行制片人迈克尔·冈顿(Michael Gunton)以及刚刚宣布离开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总导演陈晓卿。

放映会播出了《蓝色星球 2》的第一集并在之后进行了主创人员以及陈晓卿的对谈。活动吸引了将近 500 名观众到场,晚到的观众因为没有位子只好坐在了报告厅内的阶梯上。

左起:陈晓卿、多尔蒂和冈顿。图片由腾讯视频官方提供

《蓝色星球 2》的旁白仍然是大家所熟悉的“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戴维·阿滕伯勒爵士(David Attenborough)。他在第一集开头讲出了《蓝色星球 2》拍摄的两个原因,第一是技术的进步赋予了人们全新的认知方式,第二则是海洋和环境的危机赋予了纪录片一种紧迫感。

对于像蓝色星球系列这样的大制作而言,技术的革新让内容的拍摄和呈现上都获得了新的可能。《蓝色星球 2》的七集纪录片拍摄历时四年,BBC 自然历史部进行了 125 次远征,拜访了 39 个国家,足迹遍布五大洋的所有海域,甚至包括南极冰盖下 1000 米深的海底。技术从《蓝色星球》时的 16 mm 胶片摄像机变成了 6K 高清数码摄像机。同时 BBC 还租用了数台深海潜水器,可以潜到 1000 米深的海底,并且在那里待上十几个小时。

用《地球脉动 2》执行制片人冈顿的评价,聚焦海洋题材的《蓝色星球 2》是拍摄陆地难度的五倍。冈顿说他的职业生涯中有过这样的体验:“有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非常好的故事,特别想把它拍摄下来呈现给大家,但是我做不到,我没有这样的入口重新呈现出来给所有人看到,所以我希望有一个技术让这样的故事成真,当有一天我终于看到这样的技术的时候,我觉得太好了,存了 15 年的故事终于可以拿出来拍。不管是什么技术,最终都是为了我们要讲的故事服务。”

《蓝色星球 2》

“在自然历史事业部,如果需要的技术没有的话,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会发明创造这个技术,”《蓝色星球 2》的制片人多尔蒂说。“我负责的是《深海》这集(《蓝色星球 2》第二集),我们也把新的技术带到了深海,之前没有这样的技术的时候,没有办法做这样的拍摄。在《深海》这一集当中拍摄了大鱿鱼,我们坐在潜水艇里面,潜到海底下 900 米的位置,把所有的灯光关掉,灵敏度非常高的摄影机,在漆黑的海底拍摄鱿鱼是怎么捕猎的。”

谈到纪录片拍摄的故事构想时,多尔蒂表示,BBC 会注意寻找故事的角度,比如特定的动物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行为,然后解构并拼凑出故事。观感的体验也是构想的重要部分。“有一些故事,虽然本身很棒,但是这个故事放在银幕上效果并不是那么好,所以我们首先会看一下这个故事是不是有这么好的观看的体验。”她说。

不只蓝色星球系列和地球脉动系列,最近还有另外一部 BBC 自然历史部制作的纪录片因为新奇的技术而引起了关注,那便是将摄像头安插在人造动物或实物从而进行拍摄的《荒野间谍(Spy in the Wild)》。利用栩栩如生的伪装,纪录片捕捉到了动物最自然真实的反应,比如对同伴(实际上是安插了 4K 高清摄像机在右眼的机器猴)坠地“死亡”后沉痛不已的印度叶猴。

《荒野间谍》

要使用前沿的技术,自然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地球脉动》在 2006 年就单集成本 200 万美元刷新了 BBC 纪录片之最,当时使用的技术包括美国军方发明的空中摄影机拍摄。不过,BBC 对于纪录片的投入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没有止境。就在《地球脉动》上映一年后,传出了堪称 BBC 旗舰部门的自然历史部控制成本的消息:3700 万英镑的预算被削掉了将近三分之一的 1200 万英镑,位于布里斯托尔的 BBC 自然历史部还砍去了 57 个职位。

BBC 还想出了开源的方法来解决成本预算的问题。通过 DVD 售卖是一方面,另外,BBC 利用起了拍摄到的素材。2004 年,BBC 成立了视听画廊(Motion Gallery),这是一个对素材进行整理、保存以便向其他地方销售的部门。在资料片市场,野生动物素材一般以秒或每 5 秒进行出售,其单价大概只有“肯尼迪遇刺”这历史意义的稀有资料可以比拟。陈晓卿就谈到,在拍摄《舌尖上的中国》时,因为错过了季节,就从 BBC 那里买了鲱鱼相关的镜头。

这样的操作带来的一种质疑是,纪录片通过买镜头丧失了真实。对此,陈晓卿的回应是:“其实没有那么严重。我的心里面有两类纪录片,一类像《蓝色星球 2》这类纪录片,另外一类是‘作家纪录片’,那种是每一个都是要真实的。”

冈顿则说:“关于基于事实的节目或者现实的故事,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很多人想要观看这样的节目,其实它的定义是什么,真的不是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能不能够和观众有情感的连接,它的故事是不是真实的,能不能打动观众。”

(来源:好奇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