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和“奶荒正在倒逼伊利、蒙牛等中國乳業巨頭完善產業鏈,中國乳業的格局在發生改變。
自2008年的“三鹿事件曝光後,中國的乳製品市場還從未像今天這般火爆過。種種跡象都表明,中國乳業的格局在發生改變。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漲價和“奶荒正在倒逼伊利、蒙牛等中國乳業巨頭完善產業鏈,加速調整全球奶業佈局;加大牧場建設,通過自建奶源來緩解供應鏈上游的緊張狀況。
進入12月,上海光明乳業、北京三元食品等品牌的部分乳製品產品開始提價,漲幅8%左右。至此,自7月以來,中國乳業幾乎所有品牌都進行了產品提價,幅度多數在5%-20%。
“合理的奶價是維護奶業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長期低價不利於奶業平穩健康發展。內蒙古農牧業廳畜牧處處長白音認為,此次漲價屬於奶價在長期偏低之後的理性回歸。
記者在市場調查發現,此輪漲價潮中,低端液體奶漲幅最大,而高端牛奶漲幅並不明顯,奶粉則幾乎沒有漲價。分析人士指出,這主要是因為高端奶和奶粉利潤豐厚,部分消化了原料奶價格上漲而增加的成本。
記者在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河北省等多個奶業大區了解到,2012年原料奶的價格普遍在3元多,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攀升,在連漲14個月之後,多地區的原奶價格已經接連突破4元和5元。
“根據成本測算,目前合理的原奶收購價應該在4元左右。但現在已漲到5元、甚至6元,快要失控了。蒙牛集團副總裁姚海濤說。
“在原料漲幅這麼明顯的情況下,乳企一起漲價,要比有的漲、有的不漲更合理。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於光軍說,在過度競爭時代,企業即便虧損也不漲價,而是通過“價格戰爭搶市場。這導致奶價長期過低,企業低水準競爭,行業不能健康發展,而這也是乳業曾經出現摻假造假現象的主要原因。
“過去是過度競爭了,導致我們的奶業到處都是病。現在就像是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終於看到了一線光明。於光軍說。
據受訪企業反映,因為散養奶農大量退出行業,中國乳業遭遇了罕見“奶荒,是奶價大幅度上漲的原因。據統計,2008年全國有奶農260多萬戶,2012年只有不到200萬戶,估計2013年奶農的數量還要下降20%。
蒙牛集團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原料奶供給跟乳企加工能力相差50%,保守估計3年後中國供給缺口仍將維持在20%左右,並長期存在。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會長宋昆岡指出,奶源緊張將成為眼下制約中國乳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國外品牌除了奶粉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迅速提高外,液體奶產品也在加速佈局。據行業統計,今年1至8月中國液體奶進口已達12.99萬噸,同比增加122.37%。
為了應對來自於全球的競爭,伊利、蒙牛等中國乳業巨頭也開始加速在全球的奶業佈局。今年以來,伊利就已經三度出手,分別於4月在新西蘭投資奶粉項目,7月與美國最大的牛奶公司DFA達成戰略合作,11月與意大利乳業巨頭斯嘉達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另外一些大型乳企選擇在此時加大牧場建設,通過自建奶源來緩解供應鏈上游的緊張狀況。伊利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奶荒倒逼奶業加速了上游建設規範化、規模化的進程。
“‘奶荒’恰恰證明中國確實是全球乳業未來的增長點。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說,與消費者的悲觀不同,企業對奶源市場普遍持樂觀態度。
伊利方面稱,原料奶收購價的增加促使奶農們重新燃起養牛的熱情,新西蘭等國外奶源已經進入更好的產奶期,再加上國內奶企自建牧場產能的逐漸釋放,原奶供應量短缺的因素正在消除,“奶荒現象有望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