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进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东方医院供图
** 上海医护创新、细化、高效“管理”方舱医院:“责任田”“自留地”“严把出舱关”**
中新网上海3月1日电 (陈静 程国政)武汉的方舱医院规模大,收治人数常超过千人。如此众多的患者,医护如何管理他们、如何诊疗、如何保证优质高效医疗水平,都颇具挑战性。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执行队长孙贵新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医疗队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B厅实行的“责任田”与“自留地”制度,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已被多个方舱医院“复制”实施。
据介绍,在三人小组总领之下,B厅415名患者,被分别归入4个责任大区(责任田)。据悉,在三人小组中,一人总负责,一人管医生,一人管护士。每个值班小组当班时,主要管理、诊治约100名患者;另外,值守责任田的医生,每人“认领”约10名患者,被称为“自留地”。医患之间建立微信联系。患者有问题可随时找该医生,并由该医生医生负责治疗到底。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收治了1500多名患者。这项制度实行之后,秩序井然,治疗高效,很快就被兄弟舱区借鉴。谈及此,孙贵新很开心。
“严把出舱关”是东方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的另一个“杀手锏”。孙贵新说,患者两次核酸检测转阴性后,医生还会综合考量CT结果、病人感觉后提出出舱申请。申请将交由舱部三人专家组会商,需三人均同意方可。这位执行队长说,如果有一人持不同意见,就需更高级别专家组会商。“正因为这些措施的严格实行,我们方舱出去的病人迄今无一例召回者。”孙贵新自豪地说。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武汉市确诊和疑似病例不断增多,远远超过了原先定点医院的收治容量。许多患者只能在家里自我隔离。因此,专家们提出建设方舱医院,以解决日益突出的矛盾,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方向努力,尽早切断病毒传播的链条。
方舱医院在建设初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患者对方舱医院诊疗环境的疑虑、院内人员管理、大空间环境下数量众多的患者聚居在一起的管理等等,孙贵新指出:“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十分棘手。”
据介绍,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曾专门制定了《方舱医院管理规则》,明确收治标准是“轻症患者”。孙贵新表示,但事实上,最初涌入患者,不少都未经过筛选。他坦言:“进舱后,我们发现部分患者重症轻判,有的患者进来后病情迅速加重。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都需要医务工作者厘清界限,制定清晰、细化的操作规则。”
此外,面对不确定环境和形势,医护人员进舱伊始也难免心存忐忑。如何应对这样的状况也许静心思考。采访中,孙贵新透露,该医疗队正联合武汉、各省市驰援武汉医疗队专家,共谋制定《方舱医院中国标准》(暂名),全面回顾抗“疫”历程,希望将把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做法,付诸文字。他说,中国专家还将与世卫组织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吸收更多专家的意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