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咨询“出海”的破局者与标准筑造者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RCEP深化合作的浪潮中,中国工程咨询服务正从“跟跑者”向“规则共建者”跨越。而在这一进程中,广州市建鋐建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鋐咨询”)董事总经理陈泽宏,正以“技术派”企业家的敏锐与韧性,带领团队书写着中国工程咨询国际化的新范式——从华南区域服务商到亚太新能源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建鋐咨询的每一步,都与陈泽宏的战略眼光与执行魄力密不可分。
“黄金十年”后的觉醒:从“经验依赖”到“技术驱动”的破局
2007年,陈泽宏初始创立建鋐咨询时,恰逢房地产发展黄金十年,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前期,重大基建利好,建鋐咨询选择深耕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同时也是华南地区最早实施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的企业之一。“那时候,我们的核心优势是10年时间深耕房地产百强企业,凭借数据优势,助力房地产企业更好把控成本。”陈泽宏回忆,“2017年随着华南地区土拍地贵、量小,华南地区竞争日益加大,我们发现:仅在华南发展,支撑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走出去才有更大的出路。”
这种危机感,促使陈泽宏推动建鋐咨询启动第一次战略转型——从“立足华南”向“全国迈进”。2017年,他果断决策走向全国,先后成立了西北、华中、华东、东南、西南、东北六大区域公司,进一步扩大了与全国性客户的合作,也盘活了公司人才体系。
同时,他主导组建技术攻坚团队,加大力度投入资源开发“成本动态监控平台”,加大标杆项目数据整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团队“把每个项目的材料价格、人工单价、工期波动都变成可分析的数据”。
这一转型在2020年得以验证:当某客户在华南建设超级总部时,建鋐咨询
通过历史数据模型以及项目经验向客户提出多项优化建议,最终为项目节省成本超1200万元。“这不是‘运气’,是我们积累了5年的数据库在说话。”陈泽宏强调,“技术驱动不是口号,是用数据帮客户规避风险、创造价值。”
混改与资本运作:用“现代企业治理”为全球化铺路
2022年至2023年,建鋐咨询完成民企与国企混改,陈泽宏敏锐意识到:“混改不是‘换股东’,是给企业装一台‘规范的发动机’。”作为建鋐咨询的掌舵人,他主动推动三项关键改革:
一是治理结构升级,引入战略投资者,建立“董事会定战略、管理层抓执行、监事会控风险”的现代企业架构;2024年,更引入专业项目管理公司对绩效考核、人才盘点体系重构,形成“战略目标-过程管控-结果考核”的闭环管理。
二是人才激励破局,延续2016年启动的股权激励计划,将核心技术骨干(占比40%)、区域负责人(占比30%)纳入激励池。“工程咨询的核心是‘人’,但‘留人’不能只靠情怀。”陈泽宏说,“通过绑定长期利益,我们确保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同频——现在团队里,5人有MPM国际认证,15人有RICS认证,15%有海外项目经验”。
三是合规体系筑基,为满足上市规范,建鋐咨询完成了ISO 9001(质量管理)、ISO 27001(信息安全)等9项认证,建立覆盖项目全流程的文档管理系统。“海外客户最在意‘确定性’——他们需要知道,中国咨询公司的服务是可预期、可追溯的。”
这些改革不仅让建鋐咨询的行业排名稳居广东前5位,且全国行业排名从前100位跃升至全国前50位,更赢得股东对其“市场声誉、开拓能力及规范治理”的高度认可,为上市埋下关键伏笔。“混改后,我们的客户黏性从70%提升至85%,长期战略合作比例提高,更重要的是,企业终于摆脱了‘草台班子’的标签,有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的底气。”陈泽宏坦言。
出海实战:中资外投下的“建鋐模式”——陈泽宏的“三步走”方法论
2024年,当国内基建增速放缓、海外贸易政策波动时,陈泽宏敏锐抓住“中资外投”机遇,将建鋐咨询的国际化战略推向深水区。“中资企业走出去,最缺的不是钱,是‘能说清中国标准、讲透本地规则’的合作伙伴。”他说。建鋐咨询的“印尼首战”,正是这一逻辑的完美实践。
一是数据适配,破解“标准鸿沟”。印尼某项目中,建鋐咨询没有照搬国内模板,而是基于海量项目的成本数据库,快速生成初步预算框架;同时借力印尼本地某头部企业,针对当地材料价格(如水泥、钢材)、人工政策(外籍劳工配额)、税费规则(增值税率11%)动态校准,最终将预算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二是,过程管控,打造“中国服务样本”。陈泽宏亲自带队,派驻中方技术团队(含注册造价工程师、国际工程管理师)与本地工程师组成联合小组,全程参与设计优化、招标文件审核、变更签证管理等环节。“比如印尼项目,我们为客户提供钢材规格、钢板厚度等优化意见,优化金额高达450万元。”他举例,“结合项目的管理及工艺经验,在泰国项目上,我们提出钻孔灌注桩挡土墙改为悬臂式挡土墙,帮客户避免了320万元的额外支出。”。
三是本土化沉淀,培育“长期信任”。2024年,建鋐咨询在印尼雅加达设立常驻分支机构,计划2025年前招募10名本地造价工程师(要求具备印尼工程师协会认证资质)。“我们的目标不是‘抢项目’,是让‘中国标准’通过服务被认可。”陈泽宏说,“现在,印尼团队里已有3名本地工程师能独立完成基础测算,这是比签10个项目更珍贵的资产。”
这一模式迅速见效:印尼某项目最终成本较初始预算节约8%,客户满意度达92%;2024年下半年,建鋐咨询又中标雅迪2024-2026年度海外工程造价咨询服务项目(涵盖印尼、泰国、越南、墨西哥等国家)、美的工业技术泰国新基地、奔达泰国工厂、金发科技墨西哥工厂等项目,并获金发科技2025年度优秀合作伙伴奖项,海外收入占比从0跃升至15%,预计2025年将突破30%。
结语:中国咨询“出海”的建鋐样本——陈泽宏的“变与不变”
从华南区域服务商到亚太新能源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建鋐咨询的进阶之路,本是中国工程咨询服务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型”、从“本土经验依赖”向“全球标准输出”的转型缩影。而陈泽宏的角色,正是这场转型的“破局者”与“掌舵人”——他既懂技术的力量,更懂“人”的温度;既敢闯海外市场的“无人区”,更坚守“规范与信任”的底线。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RCEP深化的背景下,建鋐咨询的故事,不仅是企业的成长史,更是中国专业服务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生动注脚。正如陈泽宏所言:“中国咨询‘出海’,不是要去‘征服’市场,而是用专业与真诚,成为‘全球合伙人’,业绩力争遍及七大洲,实现’建鋐国际’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