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海外投資“食欲旺盛”“簡單粗暴”買下美國

參考消息網

text

【亞太日報訊】法媒稱,中國投資者不再掩飾自己的極度饑餓,這一購買狂熱也通過統計數據得以體現:中國已經成為資本淨出口國。2015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已超過1450億美元。

法國《世界報》9月25日刊登《中國旺盛的食欲》一文稱,這一現象幾乎沒有令專業人士吃驚。中國全方位的收購和入股在2010年到2015年間增加了兩倍。法國巴黎銀行的許貝(音)表示:“這是我們多年來觀察到的一個趨勢。它肯定還將持續並加強。”

文章稱,從法國地中海俱樂部到德國庫卡公司、從好萊塢傳奇影業到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中國商業階層的興趣看來沒有地理、行業或資金限制。

從德國到義大利再到美國:在尋求機遇的中國的瞄準鏡下,看來沒有一個西方市場能避開。巴黎亞洲研究中心主席讓-弗朗索瓦·迪梅利奧認為:“這是中國投資在數量和價值上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指出,多年來,“世界工廠”一直偏好必需性收購。為保證原材料供應,中國聚焦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迪梅利奧表示:“如今,中國改變戰略並促進在發達國家的高附加值收購。”

牛津經濟諮詢社的高路易強調:“北京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已有數年。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從企業自身來看這一戰略是有意義的。這些企業通過購買彌補它們的不足。”

本質上,這是中國經濟模式轉型在實施。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專業化、服務化、產品高端化的企業在尋求吸引要求越來越高的中國消費者。

這一進程因中國國內市場增長放緩而加快。許貝認為,此舉“也是對中國過剩產能尤其是基礎設施領域過剩產能問題的一種回應”。

高路易指出,與此同時,“外國對華投資增長速度要比原先更低。”歐洲抱怨亞洲巨人的市場上“缺乏互惠”。中國歐盟商會會長約爾格·武特克9月初曾抱怨歐洲走向中國之路成為困難遍佈的小道。

那麼是否應該懷疑中國的投資?迪梅利奧表示:“不是中國收購了一切:是包括私營企業在內的各種不同的實體展開收購。慢慢地,歐洲將會適應它而敵視情緒也將平息。”

另據俄新社9月23日刊文稱,倘若有人以為“克里姆林宮干預美國總統競選進程”一事最令華盛頓寢食難安,那就大錯特錯了。還有更讓美國人提心吊膽的,這便是中國。後者正在簡單粗暴地買下美國,尤其是在媒體方面,北京盯上的不只是電臺,還有好萊塢。

美國安全中心的視頻“中國擁有我們”告訴人們,還有更重要的東西。例如,中國收購了美國電影院連鎖公司;作為全球第二大超級大國,它正在控制美國15家廣播電臺。

文章稱,中國在資訊傳播甚至意識形態領域的攻城掠地斬獲更大。北京的手段之一便是投資。這即是說,中國在此前被認為西方一統天下的領域中節節獲勝。

視頻還介紹說,中國人事實上已買下了整個好萊塢。這不只體現為中國商人對利潤豐厚的電影行業豪擲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在華放映的名義上是好萊塢大片,但其實是由好萊塢的中國人所監製。最重要的是,好萊塢開始出現了影片自我審查苗頭。美國人害怕拍出來的電影有地方會得罪中國人,從而失去來自中國市場的豐厚進賬。

在此情形下,美國該如何自保?美國安全中心建議將媒體以及電影行業宣佈為“戰略”行業,即築起一道長城,將中國的思想統治拒之牆外。

文章稱,美國或是那些擺脫不了“中國正在收購我們”思維窠臼的人,其實都是可笑的全球化主義者,被他們奉為圭臬的,是意識形態之爭,是西方價值觀的至高無上性,所以他們才會不遺餘力地要求關閉中國思潮影響的大門。(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