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潇清 辛恩波
根据新华社6月5日报道,巴林、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于当日相继宣布与卡塔尔断交。
“此次断交事件本质反映出的还是沙特和卡塔尔的矛盾。”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表示,“矛盾的原因是卡塔尔与穆斯林兄弟会以及伊朗都保持着暧昧关系。”
断交是什么?
“断交”,“断绝外交关系”的简称,最简单的理解即两国间终止正常的外交关系,包括召回外交使者和关闭使领馆。
联合国宪章并不反对国家间的“断交”行为。但根据1961年签署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当时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关于外交交往与豁免的会议上签订的国际公约规定,两国间断绝外交关系之后,东道国一方必须为派遣国外交使团及其家属的快速撤离提供协助。
“断交”意味着两国间围绕某些事务——通常是紧迫事务的接触不再通过直接接触来实现,而是需要通过某些第三方国家的外交使团来实现。
更具体而言,派遣国在“断交”后会委托第三方中立国家代为保护自己的利益、驻在“断交国”的自己国家子民(如游客、留学生等)的利益,以及保管被召回使团遗留下的资产、房产、资料等。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遇两国断绝外交关系,或遇使馆长期或暂时撤退时:派遣国得将使馆馆舍以及使馆财产与档案委托接受国认可之第三国保管;派遣国得委托接受国认可之第三国代为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之利益。接受国务应尊重并保护使馆馆舍以及使馆财产与档案,纵有武装冲突情事,亦应如此办理。
在中东地区,孙德刚指出,“相对于宗教因素,国家之间的外交政策仍然是造成国与国之间断交的最主要因素。”
“在中东并没有太多与断交相关的法律程序,首先意向国的外交部会宣布断交决定,第二步会召回本国大使,随后第三步会关闭本国驻相关国家使馆等外事机构。”孙德刚解释道,“断交执行起来很快,相对的,如果复交的话也会很快。”
按规定,两个国家断交,大使馆一定会被关闭,但不一定关闭领事馆。 两国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也就意味着同意建立领事关系。在两国间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建立领事关系也常常构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初步,但是两国间断绝外交关系并不当然断绝领事关系。
断交之后,领事馆可以继续办理签证等事务,但要考虑到是否有交通工具可以乘坐,埃及与伊朗断交后30年才再次通航。
中东国家断交频繁
此次多国与卡塔尔断交并非中东历史上鲜有的事件,相反中东历史上曾经多次上演过断交戏码,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阿拉伯国家为了表示对巴勒斯坦的支持,曾先后宣布与以色列断交。
1978年9月17日,埃及与以色列方签署了《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史称“戴维营协议”。随即引发了一场针对埃及的断交潮,沙特、约旦、叙利亚等国家相继宣布与埃及断交。
2016年1月,沙特宣布处决47名犯有恐怖主义罪行的囚犯,包括知名什叶派教士奈米尔,引发中东地区什叶派民众的大规模抗议。3日晚,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在这之后,阿联酋、巴林、索马里、吉布提、苏丹等国又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朗的断交潮。
2016年沙特与伊朗断交之后,海湾地区基本分成两派:一派是以伊朗为首的伊朗和伊拉克、叙利亚的什叶派力量,以及在黎巴嫩的什叶派真主党;另一派是沙特领导下的海湾合作委员会以及东非的阿拉伯国家。
事实上,此次多国与卡塔尔断交事件,也受到了去年与伊朗断交潮的影响。“一直以来,卡塔尔希望成为‘平衡点’,既能够和伊朗说上话,又能够和海湾国家保持正常的关系。所以卡塔尔近来的政策非常微妙,并没有完全站在沙特一边。”孙德刚表示,“沙特等国家希望通过断交行为阻止未来更多国家选择在沙特与伊朗之间进行平衡,进一步达到保持逊尼派伊斯兰国家团结与稳定的目的。”
目前,根据中新网5日的报道,在多国宣布与卡塔尔断交之后,阿拉伯国家联盟也发表声明,宣布将卡塔尔排除出该组织。
孙德刚分析指出,“未来该事件会进一步发酵,卡塔尔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东地区继伊朗沙特外的第三种力量,进而影响到中东地区原有的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划线,造成地区权力的重组。”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