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6月19日電(記者張建
高楠)“要想在東風河住,房前屋後必栽樹。”這是吉林省通榆縣興隆山鎮東風河村老支書胡忠傑編的一句順口溜。60多歲的胡忠傑每天早起後都要到自己家的“養老林”裏轉轉,“看到這些綠油油的樹,一天的心情都敞亮。”胡忠傑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如今的東風河村,30多公里的公路兩旁綠樹成蔭,放眼望去,整個村莊生機盎然。這些景色在幾年前,胡忠傑想都不敢想,因為當地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每年大風天氣在100天以上。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老百姓逐漸從造林中嘗到了甜頭,不但造林積極性上來了,護林意識也增強了。
如今,東風河村人工造林面積近3800多公頃,村裏還成立了苗木發展公司,開始栽雲杉、松柏。在經營林下經濟的同時,楊樹、柳樹依然在造,目的就是防風固沙保生態。“我們現在的口號是:防風固沙保生態,造福子孫和後代。”胡忠傑說。
東風河村的這些顯著變化,已經或正在中國很多飽受乾旱和荒漠化困擾的地方出現。中國啟動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全國防沙治沙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和退耕還林還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這些國家級工程對防沙治沙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吉林省為例,吉林省荒漠化治理辦公室最新數據顯示,2011-2013年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8萬公頃。截至目前,一個區域性的防風固沙林體系初步建成,荒漠化區的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善。
然而,中國依舊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73.11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8.03%,還有31.1萬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顯沙化趨勢,局部地區沙化土地仍在擴展。
為了建設綠色屏障,防止新的荒漠化發生,中國國務院2013年底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規劃提出,強化森工城市重點林區森林管護與保護,2015年起全面停止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林區的天然林主伐,建設國家木材戰略資源後備基地。
在加大植樹造林和停止天然林採伐的同時,為防止溼地萎縮造成荒漠化蔓延趨勢,吉林、甘肅、寧夏、新疆等一些地方還探索溼地保護路徑,並取得重要進展。近10年間,中國溼地保護面積增加525.94萬公頃,溼地保護率由30.49%提高到43.51%。(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