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博物館奇妙夜》現代與歷史的共生詼諧

亞太日報

text

《博物館奇妙夜3》劇照

(本文作者王爽 香港大學音樂系哲學博士)《博物館奇妙夜3》(Night at the Museum: Secret of the Tomb,香港譯:翻生侏羅館;台灣譯:博物館驚魂夜),在2015新年前後於香港、台灣與內地先後上映。作為《博物館奇妙夜》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本片延續了前兩部影片跨越時空的輕快風格,並以更加密集豐富的笑料,展開了一幅幅妙趣橫生的畫面,使影片充滿欣喜,寓教於樂。尤其難得的是,作為賀歲影片,這部溫馨之作更投射出歷史與現代共生的詩意。

在這一集中,三部曲原班人馬闖出美國本土,由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前往大英博物館求助法老王阿卡曼拉的父親,以搶救一塊讓博物館古物復活的“黃金碑。一批復活的老古董在男主角博物館保安賴瑞(本·斯蒂勒 飾)的帶領下開始了這趟冒險旅程。他們一行既包括羅斯福總統(羅賓威廉斯 飾)、匈奴王(派翠克·加拉格 飾)、羅馬帝國開國君主屋大維(史蒂夫·庫根 飾)、傳奇印第安女子莎卡嘉薇亞(米蘇貝克 飾)等歷史名人,也有原始人賴賴(本·斯蒂勒 飾)、機敏可愛的僧帽猴等角色。

跳出那些經典的歷史片段,各種人物在新的情境中重新演繹個性十足的形象,負擔起趣味與情感交織的情節 。而大英博物館,這座滿載厚重歷史文物的聖殿也在鏡頭中成為充滿奇幻與神祕的天地。影片持續推進妙趣橫生的橋段,博物館中龐大兇猛的恐龍,忠心善意的迦樓羅,神話中的上古惡神相柳,一個個晦澀枯燥的形象在鏡頭中變得栩栩如生,展開了一場盛大的巡禮。

縱觀影片跨越時空的人物對撞,古今對話中的歡笑與溫情貫徹始終。然而最讓筆者覺得感動的,是全片中無法進行語言表達的兩個角色:頑皮機靈的僧帽猴和鑽木取火的原始人。化身歡樂與溫情,他們在冒險的旅程中經歷着一場場現代向歷史浪漫的告別。

為了營救摔進排風管道的屋大維,賴瑞將裝有定位裝置的手機綁在猴子身上,由靈巧的猴子負責營救。背著佔據身體1/3的大屏幕手機,憨態可掬的僧帽猴順利地跑動在管道中。此時,動物的靈性、忠誠與科技的保駕護航將觀眾參與救援的內在渴望成功變現。在經歷了死亡的別離與復活的驚喜後,僧帽猴對賴瑞一吻再吻,人與自然的諸多情愫被夜空下的夢幻包裹,溫馨而和諧。搞笑又深情的插曲出現在大英博物館肥妹門衛與原始人賴賴的一見鍾情。這充滿錯位感的片段,卻昭示了向遠古祖先的致敬。

更加令影片多姿多彩的是精誠合作的探險陣容:羅斯福總統、匈奴王、羅馬帝國開國君主、印第安女子。穿越民族情懷的碰撞,使每個形象都超越了深澀的歷史典故,以新奇姿態的自述,加深了觀眾對人類發展歷史的洞察以及跨文化對話的反思 。通過俯拍的搖攝鏡頭,導演肖恩·利維將大本鐘、倫敦眼等地標建築囊括於多聲部的敘事中。一覽無遺的俯瞰拍攝手法比擬並延伸了觀眾的視野。俯攬華市,反覆凸顯的開闊高朗時時提醒觀眾見證集體回憶與歷史的榮幸。

本片配樂由作曲家亞倫·史維斯查執筆。他曾因《阿甘正傳》(Forrest Gump)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和格萊美提名。作為90年代好萊塢最具代表性的電影作曲家之一,亞倫·史維斯查創造的“重低音打擊樂派別極典型地詮釋了好萊塢的音樂敘事。在體現美國英雄主義情懷的交響敘事之外,作曲家迎合影片的奇幻主題,使《博物館奇妙夜3》的配樂充滿童趣,更力求通過抒情性的樂段向畫面注入豐沛的情感。此外,融合高科技的聲音特效也增強了古物復活過程中的狂野和詼諧。這部多元化元素的電影,正好使作曲大師的才華得以全方位展現。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音樂仍以好萊塢式的交響風格為主色調,卻略少觸及呼應博物館穿越古今與地域的音樂風格轉換,使聽覺的張力稍有欠缺。但作為一部合家歡喜劇片,《博物館奇妙夜3》仍能讓觀眾在新年伊始之際,充滿笑意、溫馨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