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中國新型城鎮化將成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7日從香港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獲悉,其於紐約承辦的“中國新型城鎮化——中國故事專場論壇(II)”,指出中國的新型城鎮化舉措是推動一個地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新的模式,中國人有信心、也有能力為各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和更多經驗。
作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發起的“2014全球城市化走向”系列會議組成部分,聯合國大會第68屆主席約翰·阿什博士等人蒞臨論壇併發表演講。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在會上指出,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將會強調包容、宜居、可持續的元素,並且是一種和諧、品質、高效的轉型發展。
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綠色經濟責任教授諸大建則表示,中國的城鎮化正面臨幾方面的主要困難,包括數量上(人口規模、城鎮化速率)、素質上(污染、不公及生活素質)以及能力上(體制能力、科技能力、城鎮管治)的困擾。中國需要提出方案,讓城市的發展具備可持續性,以及調和經濟發展、社會公義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矛盾。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在主題演講中強調,中國在今年4月推出的新型城鎮化規劃,是一個讓中國繼續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平臺。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主旨是“以人為本”,它不單是為了打造一個有建築的城市,更重要的是培養打造一群健康的市民。
何志平說,它是一個將鄉村居民逐步改造成為一個有素養的城市居民的過程,也是一個現代化過程,從而讓每一個中國人可以分享社會經濟進步的纍纍美果,過著具有尊嚴和值得引以自豪的生活,享受一個安全、舒適的中國文化特色的節約生活方式。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是香港一所獨立的民間智庫,此前曾舉辦多場學術論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