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省,3.6万个村通上公路富了百姓
“路修好后,我养了几十只羊,家里种的东西再也不愁卖了,都是别人上门收购,年收入大大增加。现在我又开了一家厨具店,日子越来越红火了。”说起今天的生活,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西渡镇桐桥村村民伍元春露出满足的笑容。
伍元春的体会,实实在在地印证了湖南省正在实践的一个道理——服务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一个“路”字。
湖南省启动的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任务,就让三湘父老真切感受到小康社会的红利。
目前,湖南已完成4.37万公里建设任务,实现全省通组道路全覆盖,惠及3.6万个自然村,有力支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充分调研 一村不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的重要指示精神,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将今年农村通组道路“全覆盖”列为全省全面小康决胜年“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重点任务之一。
在建设过程中,湖南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做成一项普惠工程。
充分调研定方案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先后到已实施通组道路建设的省(区)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学习各地建设目标、补助标准、考核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结合实际,在怀化市中方县、会同县进行试点,积累经验。
在此基础上,牵头推动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为科学、规范、有序实施通组道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应进必进不遗漏 。为确保一村不漏、全面覆盖,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分析比对了2016年采集的数据,先通过手持式GPS(全球定位系统)仪实地采集自然村点位和路线,再利用高分卫星影像技术逐条审核确定,全面摸清通组道路建设底数。同时,积极查漏补缺,认真做好增补优化,切实做到应进必进、应建必建。
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两兼顾 。在确定建设目标任务时,湖南交通运输部门既惠及贫困村群众,也让非贫困村群众受益,做到两相兼顾,切实提高农村群众满意度。
《实施方案》明确,全省共实施3.6 万个25 户100 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总里程达4.37万公里。其中,贫困县所辖村、非贫困县所辖贫困村共2万个,建设里程2.54万公里;非贫困县非贫困村共1.6万个,建设里程1.83万公里。
“一把手”工程高效落实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把这项工作作为“ 一把手”工程,全系统“一把手”亲自抓,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
在规划阶段 ,注重科学公正,确保一村不漏、全面覆盖。既坚持惠及贫困村群众,也让非贫困村群众受益。
在资金方面 ,通过整合省奖补资金、省转贷县市地方债、“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和市州补助支持等措施,筹集资金约153亿元。
在建设标准上 ,一方面严格执行规划,合理制定省级规划,确保每个自然村有1条连接上级路网或与相邻自然村连通的公路。另一方面科学确定标准,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 米。
同时,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宜窄可窄,避免大填大挖、破坏环境,在采用4.5 米路基宽度或3.5 米路面宽度时,每300米左右设置一个错车道。
在具体实施中 ,做到统一招投标、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施工监管;大力推行“周统计、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机制,各市州每周要上报建设进度。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政府督查室对进度滞后市州进行专项督查,结果纳入省对市州责任目标管理考核。
公路载来热腾腾的好日子
“现在我一年有20多万元收入,家里的老房子也推了,重新修了两栋新房,每栋有100多平方米。”伍元春站在自己的新家前,喜笑颜开。
伍元春家所在的桐桥村位于衡阳县西北角,地处丘陵山区,地理条件十分恶劣。随着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在该村的建设,水泥路从村主干道一路通到了他家门前。
“过去,村里去县城要先沿着土路走到干线公路上等车,票价很贵,还要转几趟车。现在,泥巴路升级拓宽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公交车每半小时一趟,去县城探亲、办事可方便了,票价也不贵,全程只需5元。”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下灌村村民孙平旺对城乡公交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
2018年10月,湖南在全省推出8个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按照“一县一公司、公车公营、统筹规划、乡村全通、价格惠民”的总体要求,率先进行探索尝试,宁远县就是8个试点县之一。
如今,在通村畅乡到组的道路上,一车车新鲜农产品被运往全国各地,一辆辆旅游大巴带来了远方的客人,一趟趟满载学子的校车畅通了求学路……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