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名治不了美国之病

亚太日报

text

当地时间6月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所谓“2021美国创新和竞争法”,计划向美国技术、科学和研究领域投资逾2000亿美元,以“推动”美国的创新领域并为未来几代人保持“竞争优势”,“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对这部直指中国的法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月9日作出严正回应:美国怎么发展,怎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是美国自己的事,但不要拿中国说事,把中国当“假想敌”。

这个号称“美国史上最广泛的工业政策立法”表面上打着创新的名号,事实上却是败絮其中,将“美国病”的种种症状暴露无遗。

一是焦虑成疾。这个篇幅超过2400页的法案,被视为美国近来遏制中国一系列法案的“集大成者”,内容几乎涵盖所有涉华事务:鼓吹限制乃至断绝中美科技交流、意图通过封锁压制中国科技进步,还有借涉疆、涉藏、涉港、涉台等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内容。形形色色的议员纷纷借“中国牌”夹带各种私货,甚至还有议员借机塞入了跟鱼翅相关的内容,令人瞠目结舌。

这样的场景已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屡次上演:美国产业“空心化”,是因为“中国偷走了美国的工作”;美国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是因为“不能落后于中国”……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商业和经济高级顾问斯科特·肯尼迪认为,法案表明美国两党“对中国的基本焦虑是相似的”,法案已经超出了贸易争端的范围,变成了中国与“‘自由市场民主国家和自由国际秩序’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近年来,在美国政客、媒体各有盘算的合谋之下,害怕被中国赶超的焦虑感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突进。殊不知,“绝不能输给中国”的狂躁偏执只会一再推高美国政坛的戾气,遮蔽真正解决问题的理性,最终把自己带上危险的悬崖。

二是霸道成性。威逼利诱,迫使日本签下“半导体协议”;曾经法国的“工业明珠”阿尔斯通公司最终被肢解,其最重要的电力和电网业务被美国通用公司“强制”收购;罗织罪名,滥用国家机器打击华为……多年来,美国为了维护科技霸权地位可谓无所不用其极。“2021美国创新和竞争法”重点瞄准科技领域,再次暴露了美国谋求科技霸权并对中国进行科技遏制的战略定位,拜登政府通过“小院高墙”策略精准打击中国科技发展的意图也越来越清晰浮出水面。

美国总幻想用封锁来取巧,事实上也是一种“闭关锁国”,最终只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对手在高技术领域的进取心。过去几十年在很多高端领域,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和封锁并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加速中国形成诸多强项。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就是最好的证明:美国国会2011年通过法案,禁止NASA与中国航天计划进行任何双边接触。当今年4月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后,美联社等美媒发文表示“在被美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后,中国独立行动的需要变得更加迫切”。美国应该好好补补历史课:面对霸凌和打压,中国人从不屈服,更会攒成一股劲、拧成一股绳。

三是双标成瘾。这份法案也暴露了美国在产业政策问题上赤裸裸的“双标”态度。《纽约时报》称,“在来自中国的紧迫竞争威胁面前”,参议院“一扫各党派在政府支持私营企业方面的分歧,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广泛的工业政策立法”。美国动辄指责别国的产业政策是“不正当竞争”,但事实上美国产业政策长期存在,多年来,美国通过财政补贴、政府采购及研发投入等方式,对包括农业、金融业、高科技产业等众多行业进行扶持,以维护这些行业的利益和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除了内向聚力导向型的产业政策,通过不公平的理由扼杀外部产业竞争者来帮扶本国关键产业更是美国政府产业政策的一大“创新”。从这一点来说,“2021美国创新和竞争法”可以说是美国外向攻击型产业政策的登峰造极之作。

无论美国如何花式“碰瓷”中国,都不会动摇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国发展的目标是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国欢迎在公平公正基础上的良性竞争,但不接受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恶性竞争,不允许任何人剥夺自身正当发展权利。看不清楚这一点,美国最终只会落入自己制造的“竞争陷阱”。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