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撐政改“民意井噴 香港反對派能否回頭?

text

【亞太日報訊】9日,18萬香港市民在街站簽下名字,多個社會團體舉辦活動,表達對政改方案的支持;截至10日,已收集逾36萬簽名。各種民調顯示,“撐政改”成主流民意已十分明朗。1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稱,香港輿論場正上演一場“決戰”。然而問題在于,一直揚言否決政改方案的香港反對派究竟在不在乎民意?

民意和道理都在政改一邊

5月9日,香港多個社會團體用創意表達心聲。香港廣東社團主辦的“海陸空全民撐政改啓動禮”,出動了直升機、敞篷巴士和遊船,分三路向市民宣傳政改方案。新界大埔林村一株7米多高的許願樹下,千余市民奮力朝上抛撒許願金橘,把對普選和香港前途的祝福挂上樹梢。

多達近千社團參加的“保普選反暴力大聯盟”,從9日起一連9天發起“保民主、撐政改、反拉布、做選民”簽名大行動,全港903個街站人頭湧動,當天就錄得超過18萬個簽名,處理7809張選民登記表格。

署理政務司司長曾德成成爲首位參與大聯盟簽名行動的問責官員。“無論是道理還是民意,都在支持政改一方”。他說,政改方案符合基本法,切合香港實際情況,若方案獲通過,2017年普選實現,即由過去1200人的選舉變爲500萬人投票的選舉,這是民主發展的新裏程碑。而即使少數人有不同看法,“都應尊重現實和多數人的意見。”

大聯盟發言人周融說,過去一段時間各個團體的民調顯示,香港民意普遍支持政改方案通過。舉行此次簽名活動,是希望香港人走出來,用行動告訴反對派議員,到底有多少市民支持政改方案。

在香港島的對岸——九龍,一場紀念香港基本法頒布25周年的展覽正在香港曆史博物館舉行。牽著5歲女兒參觀展覽的戴先生相信,如果香港有了普選的基礎,將來會有更多優化方案的機會。他擔心方案若被否決,下一代面臨的社會環境可能比現在更複雜,或將重新經曆許多爭拗才會再有普選的機會,“邁前一步肯定比原地踏步好!”

反對派會尊重民意而回頭嗎

“政改五步曲”的第三步,是政改方案要在香港立法會獲得2/3以上的票數通過,而香港反對派議員正好擁有1/3強的席位。對于反對派來說,整體民意恐怕並非頭等大事。他們顧慮的是,如果“任性”地“當掉”普選,可能會被“票債票償”,失去立法會席位。

特區政府官員和建制派還在與反對派議員做最後的溝通,希望能爭取到部分人回頭。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亦將與泛民主派的立法會衛生服務界議員當面討論政改,爭取對方支持。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近日宣布,將斥資25萬港元,在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前12天進行一項“超級大型民調”。他表示,需要至少爭取5名泛民議員,“相信聲稱支持民主的泛民議員會尊重民意,轉投支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但是,反對派近期的表現並不讓人樂觀。據香港媒體報道,反對派正積極部署,企圖在6月14日至7月8日發動“二次占中”。“民陣”日前已揚言在政改表決時將號召10萬人包圍立法會,暴力圍堵立法會並在各區堵塞交通。

爲阻撓政改方案順利通過,反對派還發動“周遊列國告洋狀”。前不久,學聯現任秘書長羅冠聰及兩位前任秘書長周永康與陶君行,趕赴美國參與由“台諜”楊建利創辦的人權組織“公民力量”舉辦的“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與“疆獨”、“藏獨”及“法輪功邪教”等極端勢力“交流”及“取經”。

特首候選人當然不能反共

學聯之所以能在“占中”發揮能量,一個重要原因是港英政府曾立法規定,所有香港高校必須加入學聯。不過,學聯的倒行逆施已經讓部分香港學生警醒。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7日舉行投票,結果以2464票贊成、527票反對,通過退出學聯。城大退聯關注組成員鄧常豐表示,城大退出學聯後,不用再被學聯騎劫政治立場。

香港社會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缺乏了解,是政改爭議的根源之一。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日前在一個論壇中表示,社會上有人爲了政治目的故意扭曲或選擇性地理解基本法,在將要迎來普選的關鍵時刻,香港更加要依賴基本法推進民主發展。

基本法明列中央有權決定香港的政制改革,香港卻有聲音稱,除了國防外交外,中央政府在香港事情上什麽都不可以管。梁愛詩強調,中央領導人多次解釋過“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概念,“兩制”以“一國”爲大前提。“一國兩制”設立的目的不單是爲了香港的繁榮穩定,也爲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因此“一國兩制”落實“不能只看著頭上的一片天空,還要從整個國家的角度,甚至從國際局面去考慮”。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日前表示,按最終公布的政改方案,泛民主派人士成爲參選人的機會其實很高,因爲最多可以有9至10個參選人。而至于成爲候選人,董建華認爲,方案規定不記名投票,最後將有2至3個候選人,任何人甚至泛民也有機會。不過他強調,反共的參選人不可能成爲特首。

對此,梁愛詩引述鄧小平同志的話稱,愛國愛港就是不做損害國家和香港的事,“這個要求一點都不多”,“如果要推翻共産黨統治,是不符合國家憲法的”,如果參選人的主張是要推翻現在共産黨領導下的多黨協商制度,“那他怎麽履行特首義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