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再現死亡悲劇 辦賽參賽都要對生命負責

text

新華社昆明5月26日電(記者岳冉冉

周洪鵬)25日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又發生一起猝死悲劇。近些年,馬拉松愛好者人數急劇增長,各地馬拉松賽事日益紅火,但“業餘選手比賽猝死”的事件一再發生,需要深刻反思。

(小標題)昆明高原馬拉松再現悲劇

5月25日在昆明舉辦的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上,10名參賽人員在賽中出現身體不適,其中1人經搶救無效死亡。死者馮某為昆明一高校在讀大一學生,今年21歲,在男子組半程馬拉松賽進行到1小時24分鐘時出現步伐不穩等情況,隨即被救護組送往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傳出馬拉松參賽者死亡的消息了。在今年3月舉行的蘇州環金雞湖半程馬拉松賽上,一名25歲女選手在比賽過程中突然暈倒,搶救無效死亡;在2012年的廣州馬拉松賽上,兩名選手在賽後死亡;而大家最熟悉的馬拉松死亡事件是在2004年的北京馬拉松賽,北京交通大學機電學院學生劉鴻斌和一名退休職工先後猝死,其中劉鴻斌的死還引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

曾經鮮活的生命在參加比賽後消逝,讓人們在心痛之餘也反思。在一項賽事裏出現一起猝死事件可以被認為是偶發事件,但在一項賽事裏出現猝死事件,還有另外9名業餘選手被送往醫院急救、1名非洲專業選手在比賽中中暑,表明昆明高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的組織工作和比賽條件有待改進。

(小標題)組織工作或存在疏漏

5月25日上午9時昆明氣溫已高達攝氏30度,但賽事按計劃舉行,在高溫酷熱以及1890米的高海拔下比賽,如果沒有經過長期系統的訓練,一般人貿然參加這種劇烈體育運動,勢必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傷。

此外,組委會在賽前曾表示,從起點、終點和距起點5公里以及之後每隔2.5公里都會提供飲料、飲水、浸水海綿塊供參賽者使用。但參賽選手在比賽沿途卻驚訝地發現,10公里項目比賽中竟沒有出現用水點,很多選手只能在焦渴中完成比賽;而參加半程馬拉松賽的選手,有的在沿途也只能撿喝前面專業選手剩下的礦泉水。同時,賽前主辦方曾承諾的移動廁所也沒有安排,不少選手只能在途中路邊的綠化帶解決“內急”問題。

在參賽選手的報名表上,雖然有相關的免責聲明,包括“明白參加此項比賽對健康狀況有特殊要求以及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為參加比賽已做好充分訓練和準備,本人已經醫療機構體檢,身體健康,有能力參加此活動”以及“在比賽中,因個人身體及其他個人原因導致的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失,由參賽者個人承擔責任。”但對許多業餘選手來說,他們落筆簽下自己名字的同時顯然沒有真正意識到其中的意味。

而這些免責聲明,更不應該成為賽事組織方組織不力和逃避責任的藉口。

(小標題)組織者和參賽者都要對生命負責

專家介紹,參加馬拉松,一定要經過系統的訓練;並且要在身體狀況非常好的情況下進行;賽前最好進行一次詳細的心肺功能評價和心臟系統檢查。

一個城市舉辦馬拉松,對城市形像是個很好的宣傳,同時可以帶動全民健身的發展,但當“科學比賽”與“空喊口號”混淆在一起時,我們看到了悲劇。對於組織者來說,對比賽準備不足、軟硬體跟不上、對賽事舉辦的隨意性,是如今中國馬拉松賽背後的毒瘤。對於任何大型活動來說,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只有做好細節,辦好實事,切實為參賽者服務到位,才能讓大家快樂健康地比賽。

另一方面,面對少則幾千、眾則過萬的報名人員,做到核查每名選手的身體健康狀況,對於賽事主辦方來說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多是讓參賽選手提供近期體檢報告以規避風險;因此長跑愛好者更需要量力而行,對自己負責,萬一比賽中出現不適,應及時終止比賽尋找醫療救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