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权赋能,护航深圳“再出发”

新京报网

text

深圳再次迎来了改革新征途。

“加大行政审批、科技创新、规划管理、综合监管、涉外机构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放权力度,依法依规赋予深圳更多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简称《方案》)。《方案》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战略部署下,通过赋予深圳更多省级管理权、更多自主权等方式,为40年后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赋能。

“不惑之年”再出发

当下,受新冠肺炎、单边主义等影响,国际环境变幻莫测。国家间竞争最终的角力点和落脚点是制度竞争,制度是经济社会配置资源的基础性规则。赋予深圳更多省级管理权、自主权,意在给深圳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激情再添一把火。以深圳为试点探索和完善各方面制度,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深圳将担负起国家间制度竞争的重任。

完善各方面制度,本质上就是增强制度对经济社会的敏感性,使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经验、新方法能够及时吸收进制度当中,进而通过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追本溯源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史清晰地印证了,市场是经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方式,完善各方面制度就是旨在尽可能地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清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帮助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成本。

▲深圳蛇口工业园旧照。 图片来自深圳市政府官网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能够率先突围,探索出可复制的制度经验,大致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初,深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解放思想,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思想禁锢;二是汇聚了一批改革闯将;三是中央赋予了经济特区更大改革自主权、自决权,为一批改革闯将提供了充足的试错容错空间和可自由裁量权。

时至今日,深圳探索出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星火燎原,也使深圳特区的“特色”由深变浅。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迁,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在大国竞争中的位置也愈加重要,中国的制度建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深圳特区建设的“不惑之年”,再度充实深圳特区的“特色”,赋予其更多省级管理权和自主权,也是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改革开放“再出发”。

天时地利已备,更需一批改革闯将

深圳过往的成功经验表明,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是天时和根脉,更宽松的容错空间和自主权是地利和环境,汇聚一批改革闯将是人和和能动性。三方配合,改革开放的这步棋就能够走好、走稳。

《方案》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分批次研究制定授权事项清单,依法依规赋予深圳相关管理权限,建立健全重大风险识别及系统性风险防范制度和政策体系,广东省在行政审批、科技创新、规划管理、综合监管、涉外机构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向深圳放权等等,都将为深圳进一步放开手脚,以多层次的放权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这将有利于探索出一组新时代背景下的“制度矩阵”,将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方法、新经验融入进现代化治理体系,进而提高经济社会自治与政府公权他治的协同性和融通性,增强制度的韧性和张力。

已故诺奖得主、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诺斯认为,一个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对经济社会变迁的敏感性适应能力,制度若能与时俱进地融汇和平衡好经济社会的变化,这个制度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方案》的顺势而发,预示着深圳“再出发”的天时地利已经准备就绪,接下来尤其需要“人和”。在天时地利基础上,期待当地能够更好地发挥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汇聚一批改革闯将。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勉励年轻干部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40岁”依然年轻的深圳,恰恰需要一批这样的干事者。

以深圳为范例,更多的城市也将加入到制度更新和完善的进程。在制度的不断自我革新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将充分迸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将稳步推进。

□刘晓忠(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