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香港九龍牛池灣一工業大廈21日上午發生的火災燃燒已超過2日仍未撲滅。22日晚間,香港特區政府消防處表示,目前難以估計滅火工作何時完成。
6月23日,消防員在火災現場作業。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牛池灣牛頭角道淘大工業村1座3樓的“時昌迷你倉”,21日早上11時起火;當日晚間升級為四級火警。截至22日下午4時,大火造成1死9傷,其中高級消防隊長張耀升不幸殉職。據香港電台23日下午2時許發佈的最新消息,大火已燃燒超過2日,仍未撲滅。已有200位消防員參與滅火。
22日晚間,消防處署理助理處長江炳林會見傳媒時指出,滅火策略是因應火場大小及風險,以考慮採取進攻型或防禦型策略。當天通過大量噴水,成功將火警現場稍為降溫,並調派部分消防人員進入火場灌救。
江炳林表示,由於大廈3樓火場有大量濃煙,21日曾有明火,熱力或經由地板傳到4樓。因此,消防處動用兩條消防喉,不停向4樓灌水,以防止大火往上蔓延。
200多個迷你倉無防火規格 需逐個爆破滅火
迷你倉起火原因至今尚不明,火場複雜的情況為消防隊滅火大大增加了難度。
江炳林指出,火場環境瞬息萬變,現場有200多個由鐵片造成的迷你倉,沒有防火的規格。大部分迷你倉均起火並上鎖,消防員須逐一爆破滅火,目前難以估計滅火工作何時完成。
曾任消防員的消防顧問梁錦得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火警現場有2大通道,迷你倉分佈兩側,呈現一個“非”字,延伸出多個“堀頭巷”,佈局增加救火難度。現場以薄鐵皮坑板分隔成迷你倉,坑板遇熱發軟,而倉內貨物多易倒塌,阻礙救火。
梁錦得說,此次大火屬“結構性火災”,不能單靠在工廈外灌水滅火;而近牛頭角道的窗戶更被迷你倉間格遮擋,從外射水亦無法深入火場,令救火有困難。
6月23日,消防員在火災現場作業。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迷你倉內物品不明 或有易燃物
梁錦得表示,涉事工廈每個細倉均滿佈雜物,一旦燒起來,熱力可隨牆身蔓延至上下層,造成越燒越旺的情況,令火場溫度倍升。
據經濟日報報道,火場除了紅紅火光外,亦曾出現藍色火焰,不時有濃煙,一時呈白,一時呈深灰色。有迷你倉租戶坦言,自己存放了冬季衣物及書籍等易燃物在迷你倉內,感到愧對消防員。
據明報引述淘大區議員指,曾目擊有小販將流動小販車寄存於起火的迷你倉,當中包括存有燃氣爐的熟食小販車;火警現場一帶,亦有五金舖和藥房分別將油漆、電鑽、藥油及火酒等貨物存於迷你倉。
迷你倉曾拆除防火門 專家:業主消防意識不足
早於2010年底,香港屋宇署曾揭發迷你倉所在樓宇違反《建築物條例》,業主之後修復。專家指,樓宇業主消防意識不足。
文件顯示,“時昌迷你倉”業主曾在地下出口安裝兩道鐵閘,並拆除工場出入口的兩道防火門,其中一道換上耐火能力未符標準的門,又在出口處安裝一道摺閘。署方命令業主須拆除鐵閘,並恢復原狀,該樓宇最終修復違規建築。
梁錦得指出,樓宇業主拆除消防門及加裝鐵閘,是因消防意識不足,又指業主往往因為節省金錢,忽視消防條例。
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張志剛形容,迷你倉的格局儼如劏房,若拆防火門是更危險,影響走火安全;然而政府未必有足夠人手監管全港所有大廈的消防系統,他認為,應加強監管樓宇改建的批則程序。
6月23日,消防員在火災現場作業。新華社記者呂小煒攝
錯用鼓風機?消防處否認
有質疑稱消防人員在火場使用鼓風機,令火場情況突變,以致有消防員殉職。消防處助理處長李亮明對此表示否認,指該鼓風機直徑77公分,其作用是散煙及散熱,配合了滅火策略及掩護的水簾,有助滅火及救援工作,不會加強火勢。
消防主任協會主席楊儉生亦表示,鼓風機屬消防滅火行動策略中,其中一個會使用的工具,將風吹入火場裡的入口,尤其適用於發生在密閉式空間的火警中;透過靜壓鼓風機將空間的壓力微微提升,另一邊則選擇一個排氣口,為消防人員將現場降溫,及提高現場的能見度,有關做法是滅火救援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