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駐東京記者王夢溪】2014年年末,帶給劇迷們最寒冷的一條消息莫過於中國大陸人人影視網由於版權問題引起風波而正式宣佈關閉。12月20號告別聲明一經發佈,網上立刻形成了以美劇,英劇迷為主的群體開始議論和感傷“一個時代的終結,同時不少日劇迷們也在論壇上圍觀或發帖,相互揶揄。
論壇內還有人慨歎國內看劇不自由,認為國外肯定是另一番自由的天地。真的如此嗎?我們倒不若視線東望,看看日本人究竟是如何看劇的。
在日本,一家叫做文化便利俱樂部的公司今年5月調查的一份相關資料顯示,有7成的觀劇者仍然使用錄影機將電視頻道直播的電影電視劇錄製下來觀看。令人更為驚訝的是,1000人以上的被調查者中僅有7%的觀眾選擇利用網路觀劇。
文化便利俱樂部調查顯示7成觀眾仍然使用錄影機觀劇。
在日本,由於對版權問題的嚴格監管,幾乎無法找到提供免費帶有日語字幕的電影電視劇網站,即便是付費網站,提供的影片資源不僅少,且有時間段限制,無法滿足觀眾在固定、階段性時間內一次性消費。因此,錄影機的普及率和使用率非常高,幾乎和電視機達到同步。
其次,由於日本的電視頻道少(全國除特殊收費頻道,只有七八個左右),電視節目的形式以及預告內容清晰簡明,多數人會利用定時錄影機將直播的電視劇錄製之後在方便的時間內觀看。另外,還有不少一部分人會從租借DVD碟片觀看電影電視劇,日本最大的租碟公司TSUTAYA自1985年創立,至今約有1435(截止2014年2月統計)家連鎖店散佈全國。
大概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裡,上世紀的錄影機早已被電腦這種更加便利的科技產品所淘汰, DVD等放映機也因網路資源的廣泛普及逐漸淡出家庭。然而這些帶有上世紀末的時代色彩的電子產物卻在全球科技前端的日本仍然被大眾廣泛使用至今。看起來似乎極其不公平的是,在中國人人影視,射手網等可以免費收看的大多數日本動漫,日本本國人反而需要花錢註冊動漫網站或者租借DVD才能在非固定時間內自主享受。
在日本,不僅看電影電視劇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圖書報紙同樣如此。由於網站遵循嚴格的版權相關法律管理,除了一些過了氣的名著(通常是已去世的作家)以外,根本無法在網上找到任何免費電子版資源,即便是亞馬遜等大型圖書網站提供的電子版圖書,也同樣無法克服資源少,且價格相對較高的缺點。
另外,日本的學者們為了查找學術資料並非簡單的坐在電腦前就可入手。據瞭解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學生剛一入校,將按規定必修如何利用圖書館的資料庫查找資料的相關課程。
再比如,日本五大新聞的電子網頁版註冊之後只能看到免費的部分新聞,讀者若是想要在電子螢幕上獲取和紙面相同的資訊,則需要支付電子版訂閱費用。朝日新聞的電子版訂閱費與紙質版幾乎相差無幾,每個月需要4000日元,(約人民幣200元)。
若是從電視,紙媒延伸到更廣的領域,我們會發現在日本,網路通道處處“閉塞。例如看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展,若是不親自跑去博物館展覽館買了門票進去近距離的審視一番,唏噓一番,根本別指望在家對著螢幕能找到他的主要作品的圖片或者資料。
日本的博物館展覽館幾乎都會禁止攝影,以此阻止了文化藝術作品作為資料形式的流通。雖然限制了作品傳播途徑,但卻用傳統的觀摩方式為作品保留了更豐厚的視覺享受價值。尤其在當下視覺盛宴過頻的網路環境下,隨時可能給受眾帶來審美疲勞,以傳統閱讀試聽方式為主的通道似乎反而能夠為感官帶來莊嚴的秩序感,以及更加樸素卻珍貴的體驗感。
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國內的網路資料通道由於秩序繁雜,無法便利使用也帶來不少麻煩,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研究科教授土屋禮子對此表示:“由於掌握大量的圖像非常困難,在電視劇和電影的量化研究方面,很多研究者深感處理一手資料非常棘手而放棄整體性的量化統計,這同時也導致各國對日本影視學的研究難以取得進展。
上世紀50年代初,日本雖然逐步擺脫了戰後美國對媒介及社會各方面的控制,到了互聯網全球資訊暢通時代,充斥在網路通道裡的一套完備法律和規章,基本保持了整個島國的傳統,並維持穩定而有序運行,但是其歷史的閉鎖性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然殘存至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