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长城》:这档文化类综艺“笑果”挺足

澎湃新闻

text

说起长城,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大家或多或少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项伟大的世界奇迹,它也是中华民族意志、勇气、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但绝大多数人对于长城的认知还是有限,比如问起长城在哪里,很多人的条件反射是,长城在北京,因为最常听说到北京要登八达岭长城。事实上,八达岭长城仅仅是长城中的一部分,长城资源分布在包括北京在内的15个省区市。换句话说,中国15个省区市里有长城,只是多数人并不知道。显然,长城文化有进一步被了解和认知的价值。这也是《了不起的长城》这档节目的缘起。节目号称是全球第一档以长城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户外真人秀,由2015年口碑极佳的《了不起的挑战》原班人马打造。节目由刘烨、阮经天、杨超越、黄明昊、杨迪、周深、沈南担任固定嘉宾,每一期会有飞行嘉宾,比如第一期的张绍刚,第二期的何泓姗、安娜(刘烨妻子),之后郑爽、肖战也会来。

开播之前,不少人以为《了不起的长城》会是一个“正气有余”的节目,但出乎意料的是,它既有“正气”,同时保留了《了不起的挑战》的基因,“笑果”挺足。节目播出后口碑甚佳,当前豆瓣评分8.8分,为2020年的国产综艺开了一个好头。

一路“走”,一路“学”

《了不起的长城》是一档文化类综艺。此前不少文化类综艺主要采取棚内录制,比如《国家宝藏》《朗读者》《一本好书》《经典咏流传》等,偏性于严肃科教。但近两年来,随着《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等节目的播出,文化类综艺开始与户外真人秀结合起来,文化不只是棚内的“背景板”或“道具”,它是一个真实可感的“历史现场”,具有更强的沉浸感。

《了不起的长城》的口号是“走四万里中国长城,学五千年中华文化”。“走”与“学”,基本概况了节目的立意。像节目首期“走”到山海关长城。它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境内,是万里长城的入海处,也是中国现存长城中唯一一个全地貌长城,有山地长城(“山”),海上长城(“海”)以及平原长城(“关”)。

“海”上长城

节目伊始让每个嘉宾亲自爬角山长城,感受长城的巍峨。爬上长城,节目就进入第一个“学”的环节,“导游”张绍刚做相关知识普及,比如现存长城中年纪最大的是哪一段长城,“孟姜女哭倒长城”中哭倒的是哪一段长城,等等。

节目中有大量类似长城小知识的科普

第二站来到“海”上长城——老龙头。在游览的过程中,张绍刚拿着喇叭又上起小课堂,比如为什么长城要修到海里,在海里又该怎么修长城。之后又通过让嘉宾亲自体验水上飞龙秀,感受这里浓厚的龙文化。就连晚饭饭桌上各种美食,比如“浑锅”“桲椤叶饼”“四条包子”等,也是了解山海关地区饮食特色、民俗特点等契机,张绍刚见缝插针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在饭后“长城上面有什么”的小游戏中,在谈到长城上面有垃圾、有刻字时,张绍刚顺势为公众做一些文明教育,例如景点不要乱扔垃圾、不能随意刻字等。

第三站来到“关”——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走过孟姜女“哭塌”长城处,了解了为什么这段长城经常塌方,听了不同民间戏曲对孟姜女故事的演绎,之后节目在关城下完成首期节目最后一个答题环节。

所谓孟姜女哭倒长城处,是因为这一段长城土质疏松,经常坍塌

节目的逻辑非常清晰,从“山”到“海”到“关”,一路“走”,一路感受长城的恢弘壮阔,也一路“学”,一路学习长城博大精深的文化。这一趟长城之旅,也是一堂山海关长城历史文化科普课,因为有着近距离的感知,一些课堂内会显得枯燥的知识点,也显得生动起来。

第二期来到有最美长城之称的金山岭长城。这一期“走”长城的方式是,举办一次“寻找最美金山岭”的摄影大赛,嘉宾们分为三组,每一组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点、不同主题进行拍摄。

摄影大赛

如果说山海关长城侧重于长城的文化底蕴,金山岭长城则是以摄影为载体宣传长城之美,长城之美也是推广长城的重要抓手。在摄影过程中,也一路普及金山岭长城的特色,比如金山岭长城“三绝”。但这一期没了张绍刚,知识的串联明显不如第一期那么自然,信息量也较少。

好玩又接地气

受文化属性影响,文化类综艺具有一定的专业和知识壁垒,在传播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受到一定局限,叫好不叫座是文化类综艺长期存在的一个困境。哪怕像《国家宝藏》这一类好评节目,收视率也不甚理想。因此,文化类综艺需要发力的点是:“去小众”,让文化“化”更多人。

娱乐是最好的媒介。虽然应警惕低俗娱乐、“娱乐至死”,但也应该看到,让观众发笑的娱乐,是正当的,其有强烈的市场需求,也值得鼓励。何况,引人发笑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极限挑战5》《奔跑吧3》这些致力于让观众开心的节目也不会纷纷在豆瓣拿到各自系列历史最低分。

观众一开始对《了不起的长城》的“笑果”并不抱太大期望,因为文化类综艺的属性难免给观众一种刻板印象:严肃有余、知识性很强,轻松不足。但《了不起的长城》制作团队将之前《了不起的挑战》的娱乐基因移植过来,与文化结合得颇为自然,“笑果”不错。

好笑的综艺,离不开出色的台本——或者可以统称为“剧本”。剧本有两类,一类是将整档节目的流程、嘉宾的反应、节目所要达到的效果,均安排得周密、详尽、妥当。嘉宾配合节目组一起“作假”,假冲突、假笑、假生气、假哭、假感动,嘉宾该做什么反应在剧本里写得明明白白,嘉宾更像是“道具”。

另外一类则更看重“真人秀”的“真”。剧本的作用是,给嘉宾创造一个人为的情境,让嘉宾自然地做出抉择和反应,形成各式各样的真人“秀”。跟那类安排周密的剧本相比,这一类难度系数高得多,因为前者只有一种结果,后者需要预测嘉宾的不同选择,不同选择导向不同结果,编剧均要有完整的备案。

之前《了不起的挑战》是国内唯一购买MBC《无限挑战》版权的节目,并与MBC团队合作,所以它保留着《无限挑战》的神韵。其剧本上的一大特点是,有一定规则和情境,但人物的自由度非常大,减少对环节和走向的控制。犹记得《了不起的挑战》第一期节目选择了6个不同的城市,哪个嘉宾到底去哪个城市,只有根据嘉宾在节目进行中的选择才能确定。比如选择喝果汁的去重庆,选择喝牛奶的去内蒙古,为此节目组特意为6位嘉宾定下了所有城市的机票和火车票,等选项发生后再去退掉不需要的票。像选了牛奶的沙溢跟岳云鹏,其代价是从上海到北京再到内蒙古,历经三十五个小时才完成到赤峰吃火锅任务。一切完全是观众预期外的,所以尤其精彩。

《了不起的挑战》剧照

《了不起的长城》有文化属性,每一期的地点是限定的,空间上也有限制,不可能像《了不起的挑战》那样无所顾忌,但节目的台本设计还是高出国内户外真人秀不少。一则,它有比较好的主题性和故事性,不同环节衔接较为自然,没有明显的割裂感。

二则,“教”与“乐”并未割裂,不是通过剧本满满的编排或者“虐”嘉宾来制造娱乐效果,而是花小钱办大事,通过有创意的游戏设定情境,请来对的嘉宾让他们在情境中自由表现。

比如第一期有一个水上飞龙挑战项目,嘉宾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挑战,阮经天、杨迪、黄明昊接受挑战,其余几个人找借口搪塞。到饭桌上,嘉宾们才发现接受挑战的人筷子是灵活的,其余人的筷子被束缚住,很难夹到东西。这就是剧本上的一点小心机,自然地形成反差和反转。至于孟姜女哭倒长城这一幕,堪称神来之笔。

孟姜女哭倒长城,嘉宾们措手不及,这段超好笑

首期末尾答错题剪绳子的游戏,是节目笑点最密集的地方。可惜的是,这个游戏在《无限挑战》里曾出现过。但无论如何,节目中游戏的成功也证明了,编剧一个好的点子,其“笑果”胜过某一些综艺砸巨资设置的复杂游戏。

答题剪绳子环节,答错一题剪短一根,底下是冰水

《无限挑战》中也出现过剪绳子掉水里的游戏

综艺节目优秀的编剧,与有综艺感的嘉宾,缺一不可。同一个场景,有些MC可能没什么火花,换做综艺感较强的MC,也许就火花四射。在户外真人秀中,好的综艺感其一得投入高——不要抱着录节目的心态参加游戏,其二得放得开——不要有一种大明星“端着”的心态。

其三得有梗——能够与编剧设置的情境产生化学反应,在编剧的留白处制造出精彩的瞬间。有综艺感的嘉宾,就能给编剧的留白点石成金,缺乏综艺感的嘉宾,留白只会变成空洞和无聊。

《了不起的长城》中的几个MC化学反应太好了,没什么端着的心态,都放得开,也挺自然熟,一两期下来就觉得大伙好像认识许久。而每一个环节中,嘉宾的综艺感都给节目添彩。比如爬长城,最后一名有惩罚,刘烨本是最后一名,当他超过倒数第二名沈南时,沈南问他后面还有谁,刘烨说还有俩,沈南放心了,只要不是最后一个就行。结果周深告诉他,后面没人了,沈南才发现被骗了。刘烨的“骗”,沈南的“傻”就是综艺感。在第二期,沈南的“憨憨”人设更鲜明。其他MC吃早餐发现节目组的提示纷纷离开,就他没发现还悠哉乐哉吃包子,出来后,所有人都没影了。

沈南太“南”了

《了不起的挑战》中,阮经天的综艺感就让人印象深刻,这一回来到《了不起的长城》,他依旧是搞笑担当,没架子还超有梗。在午饭后答题拍砖环节,泡沫砖里藏有面粉,砸头是不痛,但会一身面粉。杨迪拍阮经天时,阮经天趁机一吹,面粉也飞了杨迪一身。摸底考试环节,阮经天的名场面不断,每一题都大呼我查过,每一次都错了;好不容易以为答对一题,高兴地与周深拥抱,结果发现高兴得太早;剪得只剩最后一根绳子,还是依靠体力垂死挣扎……而他与周深常常组队,俩人莫名有种CP感。

拍砖环节,把面粉吐向杨迪

阮经天和周深以为答对了欢喜相拥庆祝,结果发现空欢喜一场。注意表情和肢体语言

就当前看来,《了不起的长城》是国内极少数将文化与户外真人秀结合得较为成功的综艺,文化感与综艺感相对均衡,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综艺效果非但没有折损节目的文化底蕴,反倒促进文化的传播。这样的创作思路,是可借鉴的。编剧们还需努力的是,游戏还是得原创且更有创意些。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